无汗症(无汗症 )

别名:
汗闭,汗缺乏,缺汗症,无汗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20-3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疲劳 出汗异常 面色潮红 虚脱 周身不适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无汗症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无汗症可由于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其他疾患引起的特发性无汗。

  1.神经性无汗症(neurophacic anhidrosis) 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亦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脑干下端疾病可引起同侧的颜面和颈部无汗症。中暑、高热也可引起一过性无汗症,可能该病抑制下丘脑,使到达汗腺中枢神经冲动缺乏而引起无汗症。麻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糖尿病、痛风可发生无汗症,可能由于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节段性无汗。自主神经病、神经节阻滞、Horner综合征和Ⅳ型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以及胆碱能药物应用均可发生无汗症。

  2.汗腺功能障碍性无汗症(anhidrosis due to disturbance of sudonriferous glands) 见于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病人汗腺发育不全导致泛发性无汗症。且合并皮脂腺、毛发、指甲各方面的发育不全或残缺。后天性无汗症见于硬皮病、肿瘤、烧伤、皮肤移植、放射性皮炎、淋巴瘤、Sjogren综合征和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甚至可导致小汗腺出汗消失。某些药物引起汗腺破坏也可产生无汗症,如米帕林(阿的平)、阿托品和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物,巴比妥酸盐和安定引起汗腺坏死而致无汗症。

  粟粒疹和炎症性及角化性皮肤病所致的汗管阻塞,汗液保留在皮肤中,出现无汗症。粟粒疹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白痱、红痱、脓痱、深在性痱。鱼鳞病、银屑病、天疱疮、汗管角化和异位性皮炎以及脂溢性皮炎均可使汗管内流动的汗液阻塞,出现无汗症。锆盐、铝盐、甲醛、戊二醛和离子透入疗法也可使局部汗孔闭塞。

  3.特发性无汗症(idiopathic anhidrosis) 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神经发育不完善,生后数周内无汗;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肿瘤、尿毒症、肝硬化、内分泌疾病(如Addison病、糖尿病、尿崩症)以及罕见的遗传病(如Fabry病、Franceschetti-Jatassohn综合征和Helweg-Larssen综合征)均可出现无汗症,辐射热和石膏管型的压迫也可引起暂时性无汗。

  二、发病机制

  汗腺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引起汗腺功能障碍,导致人体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

相关推荐

无汗症相关医生

更多>

  • 李广瑞,副主任医师
    李广瑞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望京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

  • 张东兴,主任医师
    张东兴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梅州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变态反应疾病及真菌疾病、大疱性疾病的诊治及临床科研

  • 沈小霞,主任医师
    沈小霞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西安市第一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皮肤美容(包括果酸活肤及注射填充等技术)及激光美容等治疗

  • 熊林,主任医师
    熊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延安市人民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从事皮肤性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并注意局部与整体,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并调节身心的疗法治疗各种难治性皮肤病,取得很好的疗效。研制了多种皮肤病的内服与外涂药,对各种皮肤病,如痤疮,扁平疣,化妆品皮炎,银屑病,湿疹等见效快,治愈率高。对各种性传播性病疾病,如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急慢性前列腺炎等性传播性疾病,用先进的治疗手段,通过中西医结合,介入疗法等手段有很好的疗效。如干扰素局部注射配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效果好,复发率低,深得患

  • 许德清,主任医师
    许德清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对皮肤结缔组织病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无汗症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