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白杆菌属感染(克雷白杆菌属感染 )

别名:
克雷白氏杆菌感染,克雷伯菌属感染,克雷伯氏杆菌感染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8%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胸痛 咳痰 高热 咳嗽 寒战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克雷白杆菌属目前是除大肠杆菌外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与沙雷菌属、肠杆菌属与哈夫尼亚菌生化反应很相似,某些氨基酸脱羧酶试验有助于鉴别。克雷白杆菌属可分五个种,即肺炎克雷白杆菌(K.pneumoniae)、产酸克雷白杆菌(R.oxytoca)、解鸟氨酸克雷白杆菌(K.ornithinolytica)、植生克雷白杆菌(K.planticola)和土生克克雷白杆菌(K.terrigena)。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又可分3个亚种:肺炎亚种(subsp.pneumoniae)、臭鼻亚种(subsp.ozaenae)和鼻硬结亚种(subsp.rhinoscleromatis)。在临床分离到的克雷白杆菌属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占80%以上,是本属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病原菌。本菌为长1~2um,宽0.5~0.8um的粗短杆菌,可产生荚膜,无芽孢,无动力,常见端对端的成对发育。荚膜为不含氯的多糖物质,较厚,作革兰染色即可观察到,但以印度墨汁染色法较易观察。本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可在12~43℃范围生长,55℃ 30min可被灭活。在鉴别培养基上因发酵乳糖而现有色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则可因产生大量荚膜物质而呈灰白色黏胨样菌落,菌落易互相融合,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而在肉汤中培养数天后液体明显黏稠。克雷白杆菌具有菌体抗原O和荚膜抗原K,按荚膜抗原K的成分,肺炎克雷白杆菌可分为80个型,肺炎亚种大多属于荚膜3及12型;臭鼻亚种有4,5,6,15等型以4型最常见;鼻硬结亚种则多为3型。克雷白杆菌毒力较强,极少量的肺炎克雷白杆菌(100个细菌)注射于小鼠腹腔即可引起小鼠死亡。本菌适应性强,能很快适应宿主环境而生存,对各种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是产超广谱内酰胺酶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常同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此种耐药性可以为染色体介导,亦可通过耐药质粒的传播在医院某些病房内造成感染局部流行。

  二、发病机制

  克雷白杆菌所致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肺炎和继发性肺炎。两者的界线有时颇难分清,一般认为在原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上,在一定致病条件下发生本菌的感染为继发性。克雷白杆菌的毒力可能与其荚膜有关,荚膜可以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吞噬作用,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属细菌感染的病理特点是细菌生长繁殖快,在各脏器可形成单发或多发脓肿,渗出液中含大量带有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引起的原发性大叶性肺炎,以老年患者、酒精中毒以及患有糖尿病、癌肿、血液病等严重原发疾患者为多。病理变化与肺炎球菌所致者不同,肺泡壁常坏死、液化,形成单个或多个脓腔。肺泡内含大量血性黏稠痰。脓腔表面多有纤维蛋白渗出物覆盖,早期即易发生胸膜粘连。脓胸的发生率约为25%,较肺炎球菌肺炎为高。病灶消散常不完全,引起纤维增生、残余性化脓性病灶或支气管扩张。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10%,常见者如尿路感染、呼吸道和伤口感染等。败血症病例中肝、肾、脑等均可出现多发性化脓病灶以及胸腔、心包腔积脓等。病变在结肠者尚可引起假膜性肠炎,偶可致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硬鼻结亚种和臭鼻亚种的致病性尚未完全阐明,前者可引起慢性肉芽肿性硬结症,后者可能与鼻黏膜和鼻甲萎缩所致的臭鼻症有关,是一种机会感染。

相关推荐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相关医生

更多>

  • 刘德芬,主任医师
    刘德芬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急、危、重症的救治。

  • 于棉荣,主任医师
    于棉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专业特长:糖尿病、老年病

  • 王杰,主任医师
    王杰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专业特长:普通内科、急诊及危重病医学

  • 王志,主任医师
    王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博爱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普通内科、急诊及危重病医学

  • 崔志章,主任医师
    崔志章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地坛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急诊处理

克雷白杆菌属感染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