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胆道蛔虫症(小儿胆道蛔虫症 )

别名:
小儿胆道蛔虫病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0-85%
多发人群:
儿童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面色苍白 腹肌紧张 小儿哭闹不安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小儿胆道蛔虫症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下列因素可诱发胆道蛔虫症:

  ①肠功能紊乱:如发热腹泻,肠腔内环境发生改变,促使蛔虫活动增强。

  ②驱虫药不足,激惹蛔虫活动增强。

  ③药物或饮食改变了肠腔内酸碱度,蛔虫厌酸喜碱,低酸可促使蛔虫逆行向上。小儿肠道内常有蛔虫寄生,但一般不出现症状,当饥饿、高热、胃肠道术后或服用驱虫药剂量不当后,改变了机体的正常环境。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在环境改变,加上蛔虫有钻孔的习性,蛔虫就可以窜到十二指肠。当胆道下端Oddi括约肌松弛、功能不全、胆道扩张、嗜碱性的蛔虫容易钻入胆道。蛔虫进入胆道后的机械性刺激使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也带来了胆道感染。

  二、发病机制

  当空肠、回肠内蛔虫受到刺激,可逆行向上至胃和十二指肠;蛔虫有钻孔的习性,当Oddi括约肌放松时,蛔虫即进入胆总管、肝管,甚至进入肝内,蛔虫进入胆道后因虫体的活动引起平滑肌痉挛发生剧烈上腹疼痛,并可因虫体带入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发生胆道感染,引起肝脓肿,可严重地威胁患儿生命。一般小儿胆道蛔虫症多为一条蛔虫的前半部进入胆道,但也曾见过数十条蛔虫进入一个4岁小儿胆总管内的报道。蛔虫进入胆道后,可自动或被动排出。胆道内蛔虫退出有3种形式:

  ①部分虫体在胆管内,尾部仍在十二指肠,因头部受到胆管痉挛的压迫,尾部强烈卷曲使虫体退出胆道,这种形式最多见;

  ②虫体全部进入胆管,以后虫头调转,渐渐钻出。

  ③虫体死亡或麻痹后,部分腐烂,随胆汁排出,然而数量较多的蛔虫进入胆道或肝内,则不易退出。

相关推荐

小儿胆道蛔虫症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彭玉,主任医师
    彭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王珩,主任医师
    王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昆明市延安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对小儿佝偻病心肌炎、肺炎、贫血、腹泻、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诊治

  • 苏诒英,主任医师
    苏诒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营养等

  • 田青,主任医师
    田青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的救治和随访。

小儿胆道蛔虫症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