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损害检查
一、检查
1.尿液检查
仔细的尿检分析也是区分不同类型肾脏损害的另一重要手段。膜性肾病及继发性淀粉样变为非炎症性,典型呈中至重度蛋白尿伴不很活跃的尿沉淀物及相对正常的血肌酐浓度。相比较,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及类风湿血管炎通常会出现较活跃的尿沉淀物(红细胞、白细胞及其他细胞颗粒管型)而镇痛药所引起的肾病通常与较温和血尿沉淀物,肾乳头坏死所引起的肋腹痛及慢性肾衰相关。肾小球基底膜变薄通常与无症状性镜下血尿相关。然而临床与病理的关联并不是绝对的,为了明确诊断,有些病人仍需进行肾活检。
2.血液检查
(1)血清类风湿因子(RF):有IgG、IgM、IgA3种RF。目前所用的乳胶凝集法,检测的是IgM RF,活动期50%~80%阳性,缓解期阳性率低。
(2)活动期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增快。
(3)血清ANCA:部分RV患者可有P-ANCA阳性,靶抗原为MPO或其他抗原。
(4)关节液检查:细胞数2000~75000/mm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黏度低,糖可下降。
3.关节X线片 Ⅰ期:
骨质疏松;Ⅱ期:关节间隙狭窄;Ⅲ期:骨质齿样破坏;Ⅳ期:关节半脱位,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4.组织活检
皮肤肌肉神经活检示坏死性全层血管炎伴单核细胞浸润,管腔狭窄、阻塞。
5.动脉造影
可显示狭窄或阻塞的血管,但无特异性。
6.肾穿刺病理
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FSNGN)伴新月体形成,可有免疫复合物IgG、IgM、IgA沉着。另外,可有与类风湿免疫反应有关的微小病变、系膜增生、膜性肾病,以及炎症相关淀粉样变。药物相关间质性肾炎应当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