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胃反流及...(十二指肠胃反流及... )

别名: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回流性胃炎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0%
多发人群:
中年多见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胃肠感冒 食欲减退 胆汁返流 上腹部压痛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胆汁反流性胃炎检查 

  人们采用许多技术检测和评估DGR,并试图判别生理性DGR与病理性DGR。近年来由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临床上能较客观的评估DGR。

   1.胃内pH值监测

24h胃内pH值连续监测可作为检测DGR的一种有效方法,试验在近似生理条件下进行,可获得白昼(包括进餐、餐后)、夜间24h立、卧位的全部资料。正常人空腹时胃内pH值很少>2,进食及餐后pH升高,进餐可使胃内pH值升至4.0以上,约30~40min左右回到基线.在后半夜或清晨可见短时的pH值升高,pH值从基线上升至4~6,有人将此称之为pH逆转现象或胃液碱化,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也有人认为与迷走神经活动减弱有关或与泌酸功能低下有关。国内龚均等研究报告健康人空腹胃液pH在2.0左右,日间有3次与饮食有关的pH值上升,凌晨0∶40~4∶33有自发的pH值上升可能与十二指肠胃反流有关。有研究表明正常人也存在DGR,但持续时间短,约1h左右,发生次数较少,<3次/d。由于胃内,pH值个体差异变动较大,且影响因素众多,如胃酸、饮食缓冲、胃排空、咽下唾液、自发性反流等,使建立合适的DGR诊断标准显得非常困难,至今国内外尚无如胃食管反流(GER)那样建立具体的、较统一的DGR诊断指标。有作者曾对30例慢性胃炎、10例自愿受试者作24h胃内pH值监测,表明DGR( )者pH>4以上的时间明显增多。

  2.胃液Na 测定

十二指肠液Na 浓度较高,并稳定在146mmol/L左右,比肠液中胆汁的浓度还稳定(胆汁是间断的从胆道排入肠道),同时反流入胃中的Na 不被胃酸破坏和失活,并具备检测方便的特点,可作为DGR的一个诊断指标。有人研究,在胃腔pH值监测同时抽取胃液定时测定其Na 和胆酸含量,发现三者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Na 浓度的检测不失为判断DGR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本院曾对DGR( )胃炎组(28例)和DGR(-)胃炎组(24例)测定空腹胃液Na 浓度,DGR( )组为(62.87±8.31)mmol/L,DGR(-)组为(32.18±4.6)

  3.空腹胃液胆酸测定

7)mmol/L,2组Na 含量相差显著(P<0.01)。

胆酸常见于有DGR的胃内,且不被胃酸破坏,可作为十二指肠液的“标记物”。测定其在胃液内的浓度对了解反流程度有重要意义,但是插管过程的刺激易造成人为反流,即使抽取空腹胃液,其胆酸含量将受影响,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十二指肠液中出现胆汁依赖于胆囊的排空,胆汁若不排泄入十二指肠,会造成假阴性结果。应用99mTc-EHIDA扫描显示胆囊收缩平均间隔时间为70min。因而持续收集胃液,测定其胆酸含量可提高DGR诊断的阳性率。有作者采用持续抽吸胃液90min,以总胆汁酸量≥100μmol/h或胆酸浓度≥1000μmol/L为诊断DGR的标准,与放射性核素相比较,前者符合率为80%,后者为70%。

  4.微量胆红素测定

24h胆汁反流监测仪(24-hour bile reflux monitor ing)DGR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碱性肠液、胆汁及胰酶等。用胆红素的存在来评估是否有DGR发生,生理性抑病理性。晚近应用光纤维传感技术设计的微量胆红素检测仪(fideroptic technique for 24-hour bile reflux monitoring)(Bilitec,2000)问世。胆红素的特征吸收光谱峰值在450nm。应用此技术,不仅可以定性DGR,同时也可定量胆汁反流的多少,通过多项参数的分析,对评估胆汁反流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监测胃食管胆汁反流的情况,常用于Barrett食管,酸性反流药物治疗无效的食管炎,胃切除后残胃炎的评价等。检查时需空腹6h以上,从鼻腔插管,将传感器置于下食管括约肌下5cm处,进标准餐(限制酒精,饮料和酸性食物以及色素等)固定导管,佩带式记录仪进行24h可移动式监测、结果经微机软件处理分析包括24h胆汁反流总次数,反流超过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以及反流总时间的百分比等。该技术所检测的是胆汁反流,因此受MMC时相的影响。在某些肝病如先天体质性黄疸(Gilbert病和Dubin Johnson综合征)时则不适用。另外,在酸性环境中,由于胆红素转化为二聚体,光吸收峰值由453nm变为400nm,其检测值将降低。

  5.胃镜和组织学检查

胃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胆汁反流,胃黏膜被染成黄色,并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血管改变较明显,组织脆弱或有糜烂、坏死及出血灶。组织学检查:除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外,尚可见到小片状糜烂、坏死、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改变。内镜可了解反流的程度、胃炎的严重性,但内镜下不能定量,且内镜检查本身可引起反流的发生,因此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出现。

  6.放射学检查

早期诊断DGR是采用插管法,将导管插入十二指肠,注入硫酸钡溶液,在X线透视下观察钡剂反流入胃的情况,由于插管导致的患者不适感和对幽门生理功能的影响,且在判断常常时有主观色彩,因此假阳性率较高。现今此法基本被废除。

  7.胃肠压力测定

用压力传感器或灌注式导管测定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壶腹部的压力。DGR患者大多数有胃窦、幽门压力降低、十二指肠壶腹部压力上升。

  8.胃内碱灌注激惹试验

当胃内灌注碱性溶液(0.1N NaOH 20ml/次)后出现上腹痛、伴有或不伴有恶心者均列为灌注阳性。此试验敏感,简单易行并具有特异性。

  9.核素检查

采用通过肝由胆汁排泄的核素闪烁图,非侵入地测定反流,无机械刺激且在近似生理条件下进行,能较精确的测定有无反流及反流量。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99mTcEHIDA放射性核素扫描技术是DGR定量的“金指标”,优于胃镜检查及空腹胆酸测定。本方法敏感性较高,当胃内放射性与静脉注入总量比率>1%时即呈阳性,且重复性好(75%),已成为十分有价值的研究工具和临床诊断手段。

  但放射性核素检查也有一定缺陷,因胃的解剖位置难以准确定位而降低了此技术的准确性,以致影响DGR的定量结果。胃的核素集中区常常难以代表胃的真实轮廓,特别是胃窦部更难以描绘,肝、十二指肠-肠襻的覆盖也将影响其准确性,虽然可以限定范围,但这些区域的活性常不恒定。患者卧位或立位时身体活动加大核素集中区判定的难度。以上诸因素,可造成诊断偏差。

  10.超声检

King PM等(1984)首先采用实时超声法检测DGR,随后Hausken T等(1991)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胃内容物的流动和反流,此法代表DGR评估技术的飞跃,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好,并能量化DGR。具体步骤如下:禁食1夜取坐位,在2min内摄入1份液体试验餐(400ml肉汤或牛奶),将探头置于幽门平面水平,观察胃窦,幽门及十二指肠近端。根据彩色信号(液体流向远端呈蓝色,反流为红色)判断是否反流,其DGR的严重程度可根据其频率和强度进行评估。该技术不足之处是目前只能用液体试餐测定DGR,同时由于肠胀气或腹壁脂肪层厚等因素影响,常常带来一些技术的困难。

相关推荐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相关医生

更多>

  • 冯培民,主任医师
    冯培民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慢性胆囊炎、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的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对于痞满、胃痛、反酸,腹痛、胁痛、鼓胀、黄疸、虚劳、便秘、泄泻、痢疾、便血、呕血、口臭等

  • 王昌成,主任医师
    王昌成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内镜检查与治疗技术娴熟。

  • 刘树青,主任医师
    刘树青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内科各种疾病诊治,尤其擅长内镜下的检查和治疗,如胃镜、肠镜、无痛胃镜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胆道内支架置放、食道扩张及支架置放、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内镜下止血、取异物等。

  • 李红玲,主任医师
    李红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内镜检查与治疗,如胃镜、肠镜、无痛胃镜检查,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内镜下止血、取异物等。

  • 叶蔚,主任医师
    叶蔚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杭州市中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胆胰疾病的诊治。

十二指肠胃反流及...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