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类肉瘤病(眼类肉瘤病 )

别名:
眼结节病,眼类肉状瘤病,眼肉状瘤病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10--20%
多发人群:
20-50岁人群,HLA-B8HLA-DR阳性者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视力障碍 腋下淋巴肿大 睫状充血 瞳孔异常 畏光流泪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眼类肉瘤病检查

一、检查

   1.生化类检查:

  1)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由巨噬细胞、类上皮细胞等产生的,可以催化多种多肽的裂解,它可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具有强有力血管加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ACE正常存在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肺泡的巨噬细胞、近端肾小管的类上皮细胞、血液及精液中。在类肉瘤病患者,由于出现大量的含有巨噬细胞和类上皮细胞的肉芽肿以及这些细胞的功能亢进,所以不但使肉芽肿组织内出现高浓度的ACE,而且也使血清ACE水平显著增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血清ACE水平反映了能够产生ACE的肉芽肿(类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的总和。自1974年Lieberman将ACE测定引入类肉瘤病的诊断以来,此种检查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它已成为判断类肉瘤病的一个很有用的指标,动态测定其血清水平,可以判断疾病的进展、消退及复发,可以评价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判定疾病预后的一个参数,也可作为研究类肉瘤病发生机制的一个方面。

  2)溶菌酶:

血清及其他体液中溶菌酶水平反映着体内巨噬细胞的活性。在类肉瘤病患者这些细胞数量增多且活性增强,因而可出现血清溶菌酶水平升高。

  溶菌酶测定已被应用于葡萄膜炎和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的鉴别诊断。既有类肉瘤病性葡萄膜炎表现,又有血清溶菌酶水平升高,则应高度怀疑为类肉瘤病;类肉瘤病所致的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的泪液溶菌酶含量正常或升高,但其他类型所致的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患者的泪液溶菌酶含量均是降低的。

  3)腺苷脱氨酶:

腺苷脱氨酶(ADA)主要由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Tayler等发现类肉瘤病患者血清ADA活性升高。

  2.免疫学方面的检查:

  1)体液免疫学检查:

类肉瘤病患者有体液免疫的异常。由于辅助性T细胞刺激了多种B细胞,所以血清中多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增高。许多患者有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梅毒抗体等的假阳性结果和多种病毒抗体效价增高,在一些患者血清及房水中存在有免疫复合物。但由于这些检查的敏感性变异大,因此,在类肉瘤病诊断中的价值不大。

  2)细胞免疫学检查:

约1/3的患者有轻微的血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反应降低,但由于这些检查缺乏特异性,所以对诊断帮助不大。然而皮肤试验对此病却有一定帮助,大多数活动期患者对念珠菌属、腮腺炎病毒、毛癣菌属等皮内试验无反应;正常人中约90%呈链激酶皮内试验阳性,而此病患者中仅一半呈阳性反应;用100U结核菌素皮试发现,约2/3的患者阴性,该试验阳性的患者可随着病情加重而转为阴性,但在疾病活动性消失后又可转为阳性。

  3)Kveim试验:

Kveim试验实际上是一种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的试验,于1941年被首次描述。此试验克服了其他皮肤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的缺点。据报道50%~80%的患者呈阳性反应,在肺类肉瘤病患者中阳性高达90%。因此,对类肉瘤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此试验是从确定的类肉瘤病患者的病变组织(往往使用脾脏和淋巴结)提取蛋白或制备组织悬液,将蛋白或组织悬液注射于患者皮下,于4~6周后观察结果,局部出现丘状结节病变者为阳性反应,结节活组织检查可以看到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在有淋巴结病变和结节性红斑存在的早期患者,此试验多为阳性。此试验的假阳性率低,假阳性仅见于感染性肠道疾病、结核等患者。虽然该试验对诊断有很大帮助,但它有以下缺点和局限性:①难以获得类肉瘤病患者的脾脏和淋巴结,即使得到尚需在大量患者身上证明这种抗原的有用性,目前尚无市售的患者的脾或淋巴结悬液或抗原;②费时,至少需1个月才能观察到结果;③需要行组织学检查。Jones-Williams等设计出一种体外试验方法,此种试验方法被称为Kveim巨噬细胞抑制因子试验,据说它比标准的Kveim试验可以更快获得结果,可以避免活组织检查及组织学检查,避免传播肝炎病毒等病原体。但有关此试验的准确性、有效性等尚需更多的研究加以证实。

  3.血液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白细胞总数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球蛋白与白蛋白比例倒置,γ、β球蛋白升高,可为诊断提供参考。

  4.组织病理学检查:

发生于任何器官的类肉瘤病肉芽肿结节,组织学改变是一致的。为抗原和巨噬细胞、T细胞、抗体间的反应所形成。

  显微镜下,肉芽肿结节以上皮样细胞积聚为主,有的可见多核巨细胞。其外围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小结节可集合成团球状大结节。部分标本的结节内,巨细胞具有双折光性结晶包涵体,即Schaumann小体。类肉瘤病肉芽肿结节不发生干酪样变但有Schaumann小体,是与结核性结节病理组织学鉴别的主要依据,但不是绝对的。此等改变偶亦见于结核菌毒性低、机体免疫力较高和组织过敏性较低的结核性结节中;也可见于真菌感染、麻风病、弓形虫病、球孢子病、铍中毒(berylliosis)及异物形成的肉芽肿结节中。反之,类肉瘤病结节内有时也能发生颗粒状坏死。

  发生在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RPE)的类肉瘤病肉芽肿性结节,与其他器官的病理组织学所见相同。临床上所谓散在多发性脉络膜小结节,病灶局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下,实际上并不侵犯脉络膜。在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或血管炎标本中,管壁可见结节样肉芽肿性浸润,甚至血管壁完全由上皮样细胞所代替。但也有个别病例,整个视网膜散布着粟粒状小结节而不影响血管。

  类肉瘤病急性虹睫炎为非肉芽肿性炎症,病理组织学改变如同皮肤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对免疫致敏的继发性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类肉瘤病葡萄膜类肉芽肿结节中的上皮样细胞,有由巨噬细胞来源的T淋巴细胞。其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肉芽肿结节周围。

  5.X线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根据X线的表现,可以将类肉瘤病所致的肺部病变分为以下5期:0期,无X线异常;Ⅰ期仅出现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无肺野的改变,此种病变在1年内80%~90%自愈;Ⅱ期,同时具有两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野改变,肺野改变呈多形性,但以间质的斑块状或结节状浸润为多见,肺野病变不具有特异性。如肺野病变先于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则应考虑为结核、真菌感染、淋巴瘤、癌等所致;Ⅲ期,仅有肺野病变而无肺门淋巴结病;Ⅳ期,肺野出现上述改变并出现纤维化。虽然Ⅳ期可以从Ⅰ、Ⅱ期发展而来,但实际上此种分期只是人为的划分,并不表示此病肺部病变的发展顺序,0期可以在疾病的早期或晚期出现。在类肉瘤病患者,很少出现气管旁淋巴结肿大而无肺门淋巴结肿大。此外,肺门淋巴结病总是出现于肺野改变之前,这是区别此病与其他疾病所致肺部病变的关键所在。

  2)骨的X线检查:

一些患者偶尔可有骨的受累,骨受累主要有以下3种X线表现:

①骨皮质漏斗及骨小梁重建;

②溶解现象,表现为凿孔状边缘;

③迅速破坏现象。

  6.镓扫描:

枸橼酸镓扫描对于发现全身性炎症疾病和肿瘤有一定的价值,尽管镓定位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经知道可能与炎症部位的T细胞有关。镓吸收的量依赖于炎症的特征及范围。镓对发现类肉瘤病所致的炎症尤为适用,有人发现它在判断类肉瘤病所致的肺部病变方面要比X线敏感,但淋巴瘤、癌、结核等疾病的镓扫描也可出现异常改变。

  对于可疑类肉瘤病患者,应行泪腺镓扫描以确定泪腺有无改变。正常泪腺组织可以见到微量的镓吸收,在活动性类肉瘤病患者,4/5以上表现为镓吸收异常增加,表明在类肉瘤病患者泪腺的受累是相当常见的。泪腺镓扫描虽然是敏感的检查方法,但却是非特异性的。约25%泪腺镓吸收增加者,无类肉瘤病的任何表现,因此应注意这种假阳性结果。

  7.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

对于颅内及视神经的肉芽肿,可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它们有助于鉴别肉芽肿和肿瘤。

相关推荐

眼类肉瘤病相关医生

更多>

眼类肉瘤病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