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初起为粟粒至豌豆大丘疱疹,迅速变为绿豆至豌豆大小脓疱,基底有炎性浸润,渐扩大并向深部发展,形成溃疡,边缘整齐陡隘,周围有水肿性红晕,严重者痂皮厚积,呈蛎壳状。剥离痂皮可见溃疡底面有灰绿色脓苔及肉芽增生,自觉疼痛,常伴近卫淋巴结肿大。好发于小腿,也可见于股、腰、臀部等处,损害数目多少不定,有自家接种特性。病程2~4周。溃疡愈合后遗留瘢痕。由于自我接种,新损害不断产生,若治疗不当可使病程迁延,经久不愈。可并发肾小球肾炎。严重者可有发热和败血症。在营养不良儿可形成深在性穿破性脓肿,称为婴儿穿破性深脓疱疮(ecthyma terebrant infantum)。
二、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易于诊断。中医认为为素体气虚,复感湿热毒邪,正虚邪实,不能脱毒外出,毒邪内陷而成。
辨证分析:局部炎症明显,破溃后分泌物为稀薄脓性,或带血性,常形成浅在性溃疡,疮面不易愈合,亦可伴有全身倦怠、无力、低烧等症状。舌质淡,苔白或黄。脉沉弦微数,辨证属气血虚弱,复感毒邪,致使肌肤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