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大动脉炎 )

别名:
不典型主动脉缩窄症,高安病,巨细胞必性动脉炎,突发性主动脉炎,无脉症,主动脉弓综合征,高安氏病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50--70%
多发人群:
多见于年青女性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发烧 食欲不振 盗汗 体重减轻 关节痛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大动脉炎治疗?

大动脉炎一般治疗

  一、治疗

  某些患者于发病早期有上呼吸道、肺部或其他脏器感染因素存在。有效控制感染,对防止病情的发展可能有一定意义。

   1.活动期治疗

目前认为激素对本病活动期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包括发热、疼痛、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可于短期内得到改善,病情缓解,血沉恢复正常。有人根据血沉增快的程度分为2组:①20~40mm/h,②>40mm/h。前者可不用激素治疗,后者则有应用指征。一般泼尼松(强的松)30mg一次/d顿服,维持4周后逐渐减量,每2~4周减少5~10mg,以后每2~4个月减少2.5mg,以血沉不增快为减量的指标,剂量减至每天10~5mg时,应维持一段时间。少数患者每天服用5mg达15~20年,病情稳定,未发现任何副作用,说明长期小剂量服用激素对控制病变活动是有帮助的。如用泼尼松无效,可改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病情危重者可静滴氢化可的松(氢化考的松)每天100mg,但合并结核或其他感染或恶性高血压者,则不宜长时间应用激素。

  还可试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一般均与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用量。但此法应用较少,效果尚难肯定。雷公滕多甙片,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其效用与皮质激素相似,而无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对皮质激素有耐药性,或禁忌的大动脉炎患者可以其替代,当与皮质激素合用时可提高疗效,减少激素的剂量及副作用。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1.5mg,分2~3次口服,长期服用应注意月经减少或闭经,白细胞减少。孕妇忌用。除按活动期治疗外,伴有脑或肢体缺血表现者应并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及抗高血压等药物进行治疗。

  2.稳定期的治疗

  (1)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

口服药物可选用抗栓丸,每次2~3粒,3次/d;曲克芦丁(维脑路通)0.2g~0.3g,3次/d;地巴唑20mg,3次/d;血管舒缓素(胰激肽释放酶)60~120U,3次/d;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250~500ml,加入川芎嗪静滴120~160mg,1次/d,2~3周为一疗程,可降低血浆黏稠度,减低红细胞聚集,延长凝血时间。

  (2)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50mg,1次/d;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3次/d。

  (3)抗高血压药物:

药物治疗并非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仅对肾动脉成形术或外科手术禁忌者或拒绝接受上述治疗者,采用药物降压治疗,对一般降压药物反应不佳。目前讨论最多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对单侧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在用其他降压药物无效时,可服用转换酶抑制剂,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并发症,但此类药物可降低狭窄侧肾血流量,故服用时应监测肾脏功能改变。对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功能肾(自然或人工移植)所致高血压,对转换酶抑制剂是绝对禁忌,并且疗效也欠佳。

  β-受体阻滞药,由于对肾素系统的抑制作用有限,降压疗效欠佳,应采用联合用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有人报道钙拮抗药与β-受体阻滞药,如氨氯地平10mg;与阿替洛尔(氨酰心安)50mg合用有效。临床上应结合具体病情与药物反应,联合用药来控制血压达到相应水平。

  (4)介入性治疗:

大动脉炎属多发性病变,当累计锁骨下动脉、胸腹主动脉、肾动脉、髂动脉或冠状动脉产生明显局限性狭窄,引起脑、心脏、肢体相应缺血时,有介入治疗指征者,应首选介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由于动脉扩张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约20%~30%,故近几年来,对肾动脉开口部狭窄,或伴有动脉夹层,或再狭窄的患者,主张在扩张的基础上,植入支架可明显减少再狭窄发生率。关于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也有文献报道,本法可能产生脑缺血并发症,临床上应慎重选择。

  (5)外科治疗:

药物或介入治疗无效,并有外科治疗指征者,应采用手术治疗,可解决或改善狭窄远端缺血症状,防止发生并发症。

  ①颈动脉明显狭窄引起脑供血不足,晕厥,视力障碍,可行升主动脉-颈动脉血管重建术。

  ②胸腹主动脉广泛狭窄引起上肢区域性高血压或下肢间歇跛行,可行狭窄远近端主动脉架桥术。

  ③肾动脉阻塞(单侧或双侧)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行血管重建术或肾脏自身移植技术,若肾脏重度萎缩,无功能或肾动脉狭窄病变广泛,可行肾切除术。近年来对有些双侧肾功能狭窄患者,一侧行PTRA,另一侧行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④并发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可行冠状动脉架桥术。

  ⑤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度以上)引起心脏明显扩大,心功能下降,心绞痛频繁发作,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二、预后

  本病为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受累后的动脉由于侧支循环形成丰富,故大多数患者预后好,可参加轻工作。预后主要取决于高血压的程度及脑供血情况,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Ishikawa和Maetani随访一组病人15年,发现约有83%生存时间超过15年,死亡原因通常为脑血管意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66%伴有严重并发症,如重度高血压、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瘤及视网膜病变;没有并发症者的生存率可达96%。

大动脉炎辨证论治

  三、中医偏方

  (1)辨证论治

大动脉炎是由于机体先天禀赋不足,外邪内侵,阻滞经脉,内攻脏腑所致。本病常因虚致实,或虚实夹杂,使病情错综复杂。临床辨证分6型治疗。

  ①风寒湿痹阻:

  主症:发热,周身倦怠乏力,下肢沉重,关节酸痛,胃脘痞满,患肢动脉减弱或无脉,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细弱。多见于大动脉初期。

  治法:益气温阳,散寒祛湿,活血通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生黄芪15g,桂枝6g,炒苍术12g,赤、白芍各10g,薏苡仁15g,茯苓15g,羌活10g,防风10g,当归10g,川芎6g,鸡血藤15g,生姜12g,大枣5枚。

  ②阴虚内热:

  主症:低热或午后潮热,心悸,头晕,四肢酸软乏力,肢体关节疼痛,口干,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数。多见于大动脉炎急性活动期。

  治法:养阴清热,活血通络。

  方药:养阴活血汤。

  生地30g,玄参30g,赤芍30g,鸡血藤20g,当归15g,青蒿15g,白薇15g,丹皮15g,牛膝15g,川芎15g,黄芩10g,甘草6g。

  加减:伴有心烦、口苦、面红、眩晕、头痛,血压高者,证属阴虚阳亢,方用天麻钩藤饮合杞菊地黄丸加减,如天麻10g,钩藤10g,黄芩10g,桑寄生15g,枸杞子15g,熟地30g,丹皮15g,茯苓15g,丹参30g,甘草6g。

  ③湿热瘀阻:

  主症:周身困重倦怠,低热不退,肢体麻木,关节游走性疼痛,胃脘痞满,纳差,便溏,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细。多见于大动脉炎活动期。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茵陈15g,黄芩10g,连翘10g,滑石15g,薏苡仁15g,苏梗10g,藿香10g,菖蒲10g,郁金10g,丹参15g,路路通10g,木通6g。

  加减:如头沉重身痛者,去木通,加蔓荆子。胃脘胀满者,去滑石、木通、连翘,加苍术、炒枳实、佛手。

  ④气滞血瘀:

  主症:精神倦怠,面色晦暗,肢体疼痛或麻木,女子经行不畅或闭经,患肢皮色苍白,发凉,动脉搏动减弱,舌质暗,舌苔薄白。多见于大动脉炎稳定期。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活血化瘀方加减。

  忍冬藤60g,玄参20g,当归10g,丹参30g,薏苡仁30g,川芎15g,赤芍15g,海风藤15g,桃仁12g,红花12g,桂枝9g,甘草12g。

  加减:下肢无脉者加牛膝、土元;胸闷气短者加厚朴、土茯苓。

  ⑤脾肾阳虚:

  主症:全身怕冷,腰膝酸软,食少便溏,肢体发凉,倦怠乏力,舌质暗淡有瘀斑,脉沉细。见于大动脉炎稳定期。

  治法:温肾健脾,散寒活血。

  方药:补肾活血汤。

  熟地30g,桑寄生30g,当归15g,鸡血藤15g,牛膝15g,补骨脂15g,川芎10g,红花10g,白术10g,茯苓15g,仙灵脾15g,狗脊15g,陈皮10g,甘草6g。

  ⑥气血两虚:

  主症:身体虚弱,倦怠无力,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气短,视物模糊,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无脉。见于大动脉炎后期严重缺血期。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脉。

  方药:顾步汤加减。

  黄芪15g,党参30g,石斛30g,鸡血藤30g,当归5g,赤芍15g,牛膝10g,白术10g,地龙10g,甘草6g。

  (2)综合治疗:

  ①中成药:

  A.活血通脉片:每次10片,2次/d,饭后服。

  B.四虫片:每次10片,2次/d,饭后服。

  C.犀黄丸:每次6克,2次/d。

  D.复方丹参片:每次5片,3次/d。

  E.毛冬青片:每次5片,3次/d。

  F.龙胆泻肝丸:每次6克,3次/d。

  G.当归补血丸:每次6克,3次/d。

  ②中药静脉用药:

无论是大动脉炎活动期还是稳定期,均可独立或配合其他方法应用。

  A.复方丹参注射液:20~40ml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15天1个疗程。

  B.川芎嗪:80~16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10天1个疗程。

  C.脉络宁注射液:60~8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5天1个疗程。

  D.刺五加注射液:20~40ml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10天1个疗种。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③针灸疗法:

  A.上肢动脉炎:取肩中俞、臂膈、内关、外关、曲池、阳溪、合谷、足三里。强刺激,留针15~30min,1次/d。

  B.下肢动脉炎:取足三里、阳陵泉、血海、三阴交、解溪、伏兔。强刺激,留针15~30min,1次/d。

  ④熏洗疗法:

上下肢病变,可用活血止痛散(金银花、蒲公英各30g,苦参、黄柏、连翘、木鳖、白芷、赤芍、丹皮、甘草各10g)水煎外洗,水温50℃左右,每次30min,1次/d。

相关推荐

大动脉炎相关医生

更多>

  • 王伯祥,主任医师
    王伯祥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脂肪肝、肝癌,酒精新肝炎等急慢性肝脏疾病

  • 严桐,主任医师
    严桐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各型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致力于研究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倪才珍,主任医师
    倪才珍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擅长疾病: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 胡余绍,主任医师
    胡余绍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尤其对顽固性溃疡、窦道和手术后久不愈合的创面有着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 姚茹冰,主治医师
    姚茹冰 主治医师
    未开通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免疫病

大动脉炎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