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中医院

宣汉县中医院

  • 二级甲等
  • 专科医院
  • 国营
别名:
宣汉县中医院,宣汉中医院
电话:
咨询电话: 其它:24小时急救电话::0818-5227333
地址:
宣汉县浦江街道西华大道700号

简介

一、我院基本情况我院始建于1981年,经过4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集中西结合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占地约2.5亩,现有在职职工380人,编制床位180张,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等25个临床学科,设有7个住院病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建设工作,经科学谋划,在县城西区为我院划拨新院建设用地50亩,按三级医院规划建设。新院建成后,我院的基础硬件设施、人员结构、科室设置等方面将得到极大的改善,综合服务能力大大增强,将更好地为全县人民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二、我院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党建引领,助推业务发展我院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教育引导全院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医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强化党性教育。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二是将党支部建在科室。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各党支部,指导科室各项业务的开展,党支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工作。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开展了行业专项治理和重点领域系统整治工作,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就医环境。四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七·一”,院党委表彰了先进,弘扬了正气,传递了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激励着全院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二)健全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我院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部门职能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精细化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把人、财、物等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了运行效率。一是完善了各项制度,让制度管人、管事,让制度约束人;二是每周二下午召开院长办公扩大会议,各行政临床科室主任全部出席,院方的会议精神以及决策第一时间传达到临床一线;三是加强财务分析,规范经济运行。每月公开收支情况分析,让全院职工了解医院的运营情况,共同参与医院管理;四是面对今年严峻的疫情形势,医院以“出院人次、门诊人次,降低药品占比、降耗材占比、提高中药适宜技术”五大抓手提升业务量。五是面对老院简陋的环境及设备设施,医院每月对就诊人次进行全面的剖析,区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人次,各个科室病种人次分析,就诊人次的地域来源分析等,科学实施对外宣传。六是畅通员工反馈信息渠道,院领导与职工“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各科室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七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提升服务质量。每月召开医疗质控通报会,将本月医疗、院感、护理、药剂、设备、医德医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敦促整改;八是实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九是加强后勤管理,成立了后勤保障科,对全院水、电、基建维修,物资的采购和领取实行专人管理。十是建设OA办公系统,信息化建设将提升管理效率,科学地为医院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三)打造特色,以优势带动整体发展一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医院现有在职职工380人,其中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39人,中级职称75人,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70余人,各科室中医药人才梯队基本建成。医院领导班子共5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比60%。执业医师96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8人,占执业医师总数的39.6%;药学人员20人,中药人员5人,占药学人员总数的25%。二是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我院坚持把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特色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专科建设,突出特色优势,培养名医、打造名科、建设名院,逐步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业务格局。已成功创建中风病科、骨伤科、肝病科三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康复科、脾胃病科两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肺病科、心病科、泌尿外科为三个市级在建重点中医专科,颇具实力和特色优势。微创腔镜技术已广泛开展于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骨科、脑外、妇产科及五官科,其中“保胆取石”、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腹腔镜子宫全切等技术成熟开展。我院口腔科、康复科经过几代宣中医人的建设发展,现为我院的拳头科室,深得宣汉百姓乃至周边区县百姓认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我院将着力打造重点中医专科特色优势,瞄准更高层次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引进高、精、尖人才、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三是强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医院现开展中医适宜技术64项,制定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39个,临床路径81个。2019年非药物中医技术诊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18.85%,门诊中药处方比例35.77%,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15.57%。医院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开展,除了针灸康复科外,在骨伤科、中风病科两个省级重点专科配备了专职康复技师从事病区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全院各科室均开展了独居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全年中医适宜技术年服务人次约为13万人次。四是不断提高中医药参与治疗率。目前我院临床活动中中医参与治疗率达90%以上,特别是骨科、康复科、中风专科、消化内科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表现突出,中医药占比达到40%以上。五是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医院在开展常规医疗技术的同时,积极拓展新技术、新项目,如口腔科的种植牙技术、牙齿正畸技术;普外科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胃肠穿孔修补术,泌尿外科输尿管软镜技术和经皮肾复杂肾结石手术等微创手术;骨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等微创治疗技术;妇产科腹腔镜、宫腔镜微创手术;消化内镜科无痛胃肠镜、胶囊内镜等等。六是医院的业务收入结构合理。2019年,医疗业务总收入9265.34万元,同比增长17.46%,其中门诊收入3146.86万元,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33.96%,同比增长15.68%,住院收入6118.48万元,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66.04%,同比增长18.4%。2020上半年门诊55793人次,住院病人量为5424人次,手术2109台次,病床使用率达到87%以上。药占比为23.35%,一次性耗材占8.80%;门诊均次费用121.67元,住院均次费用5168元,平均住院床日8天,床位周转率32.88%。2020年运行良好,各项指标继续向好,医院的业务发展在全市同级同类医院中列前茅。三、我院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诊疗环境差。一是业务用房紧张;二是医疗设施、设备陈旧老化;三是没有停车场,群众就医不方便。以现有的条件,业务无法拓展,病人就医条件差,工作环境较差,严重制约了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二)编制数不够。人事政策不配套,招聘人员不能入编,留住人才较难。新院建成后,随着人员增加,编制数严重不够。(三)人才引进与培养难。新进医务人员的培养周期长,部分专业人才“引进难”,培养出来“人难留”,待遇低了“留不住”,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我院发展的瓶颈。(四)经营压力大。医院运行成本逐年增加,无法实现收支节余,医院发展缺乏财务支撑。2019年我院业务总收入9265.34万元,业务支出9537.24万元,医疗盈余-271.9万元。(五)新院建设资金缺口大。目前新区下差1亿多元的建设设备设施资金。四、我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思路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战略部署和工作要求,以“员工至上、患者至上、改作风、树品牌、稳中求进、向好发展”为工作基调,秉承“大专科、小综合”的业务发展理念,加强医疗质量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中医药人才结构更加优化,技术实力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体现,区域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我院近五年和中长期要实现“12345+N”的工作目标。1、一个目标。到2025年,医院年业务收入达3亿,综合实力在全省县级中医院中名列前茅。2、两个至上。坚持 “员工至上,患者至上”,增强人文关怀,不断提升职工幸福感和患者获得感。3、三大战略。“一院两区”:完成新院搬迁和老院升级改造工作;医院等级创建:2021年创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2025年前创建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人才兴院: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一支满足医院发展需求和保障全县人民健康的人才队伍。4、四个文化。制度文化: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行为文化:制定和规范特定礼仪和行为规范,全面展现员工的精气神;环境文化:全面改善和提升软、硬件环境,充分彰显中医药文化,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人文文化:加强对职工、患者的人文关怀,形成医院特有的文化,并贯穿于医院各方面工作。5、五大中心。口腔医疗中心:老院区建立口腔治疗中心,设置普通病区和VIP室,设置口外、口内、口修、正畸四个科室;康复理疗中心:新区设立现代康复治疗室,老院区设住院病区、现代康复治疗区、儿康区、传统治疗区(治未病检测、治疗区,美容美体减肥、产康治疗区);名医馆中心:新院区成立名医馆,在现有名老中医的基础上,邀请省、市、县级名老中医坐诊,采取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远程会诊,与省第二中医院开展巡回医疗等方式强力打造名医馆;泌尿中心:加强泌尿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打造男科,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品牌优势,不断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建立全市**泌尿中心;卒中中心:在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的基础上,加强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卒中急诊急救能力。同时根据医院的发展逐步建设其他N个中心。具体发展分四步走:第一步:2020年底实现新院区搬迁,2021年完成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创建。第二步:到2023年医院实现业务收入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翻达到2亿元,医院综合排名在全市领先。第三步:到2025年,把康复科、脾胃科打造成省级重点专科,把中医美容、中医塑身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影响较大的特色业务,医院业务收入达到3亿元,医院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10名。第四步:到2030年,把中风专科、骨伤专科打造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医院自制中药制剂品种达20个以上,医院业务收入达到5亿元,医院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