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以下简称"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立于2002年6月,是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唯一直属的非营利性参照三级专科医院管理的眼科专科医院,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培训为一体。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由汕头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管理,致力于发展成国际优秀的眼科中心,以追求卓越、真诚服务为宗旨,为区域提供高水平、高质量、与国际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以国际同步的技术水平辐射全国。中心现建筑面积9508平方米,编制床位132张,实际床位127张、日间病床70张。年门诊量30.1万人次,年住院量1.2万人次,年手术量2.4万例,手术量年均增长率19.6% ,门诊量年均增长率16.3%。目前中心服务市外(含国外)患者数约占总诊疗量的42.3%,建院以来连续十七年保持零医疗事故,铸就了"无红包医院"的金字招牌。在省属医院第三方调查中患者满意度排名第2位,员工满意度排名第3位。
2015-2017年连续三年列华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专科第2位;2016年列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眼科百强排行榜第27位(学术影响力列第13位);2016-2017年连续两年在全国医院眼科专科排行榜中获得提名(全国共10个单位);2019年成为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
一、创新公立医院管理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特区精神,首创广东和香港医疗创新合作的成功模式,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已跻身广东一流眼科中心及全国优秀眼科中心行列,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医院在百舸争流中乘风破浪,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强我精、人陈我新","感恩回馈、授人以渔"的特色发展之路。
中心建院伊始,率先创新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及捆绑式薪酬体系。现有员工376人,其中眼科医生8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占96.3%(其中博士占19%),高级职称占28.4%;其他医疗技术及护理人员20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4%。中心专家在国际学术团体任常务委员1人;国家级学术团体任副会长1人、理事2人、副主任委员5人、青年副主委1人、常务委员3人、委员25人;在省级学术团体担任理事4人、青年副主委2人、常务委员10人、委员35人。
中心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眼科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际眼科学会ICO眼科医师中国首个考试基地、中华医学会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专业基地、广东省白内障区域性防治培训基地、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卫健委"远程会诊试点单位"、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协会白内障手术培训中心。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及成员先后获得消除白内障盲突出贡献单位、中华健康快车"启明领袖奖"、中华健康快车"最美医生"团队、中华医学会防盲杰出贡献奖、"亚太眼科学会成就奖" 、"首届老年医学奖——杰出贡献奖"、"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特别贡献奖"、"Publons同行评议奖"、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入选"岭南名医录"、"中国名医百强榜"、"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二、携手国际优势资源,开展科研深度合作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走国际化发展之路,建立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Andrew Schally教授工作站。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迈阿密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冰岛deCODE基因中心、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等国(境)外知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
建院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及国际横向项目27项;获国家及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论文64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42篇,与国际团队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158篇,总影响因子为898.5,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4.093。临床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三、开拓"国际视野",引进规范化教育体系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全面推行医学院教学新模式和双语教学,广泛开展互动式教学,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驾齐驱,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共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11人,硕士203名,本科3215名,博士获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3项,硕士获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3项、省级11项,毕业论文院级优秀率72.9%,发表论文69篇,其中SCI论文31篇。规培结业考核通过率100%。眼科学资源网站获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2016年获住院医师心中好老师称号;第二届全国眼科学研究生论坛辩论赛第一名;PBL教案获汕头大学优秀教案二等奖。连续举办八届李嘉诚基金会研究生论坛,来自全国16省、3个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000多名学生参加,其中276名研究生代表全英文发言参赛,国际化评审团点评指导,展示中国学术新生力量的研究水平。
中心将国际眼科ICO考试纳入毕业后教育体系,共138人通过ICO考试,通过率连续十四年稳居全国前列,其中17人获得全国前三名,6人获ICO奖学金赴英国、美国、德国接受Fellowship培训。中心所有医生均赴香港接受培训。累计完成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55项,省级继教项目72项,市级继教项目101项。
四、创新培训模式,打造中国白内障培训"黄埔军校"
建立规范化住院医生及基层医生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全国首创虚拟结合现实、wetlab的白内障手术技能培训模式。培训的青年医生及基层医生来自全国20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共91个地区;培训白内障手术医生3328名,其中可独立手术基层医生452名,共独立完成手术量约22.1万例,为全国各级医院培养了扎根当地的医疗骨干,中心被业内誉为中国白内障培训的"黄埔军校"。
在眼科中心的帮扶下,"关心是潮流"项目两英镇扶持点白内障年手术量居广东省第4位,海南省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障碍白内障省、潮南区成为汕头市第一个无障碍白内障区、三饶镇成为潮州市第一个无障碍白内障镇。眼科中心的培训效果引起国际关注,吸引了新加坡、蒙古、巴基斯坦、布隆迪等国家的医生"拜师学艺"。
五、打造奉献文化,建立精准防盲扶贫模式
中心秉承公益性原则,致力于打造奉献文化,以"授人以渔、助人自助、输血造血、持续发展"为理念,建立医疗技术输出平台,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三级精准医疗防盲扶贫创新模式。该项目覆盖全国22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共119个地区,扶贫白内障手术量累计达21.1万例,居全国首位。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光明行"项目自2013年起连续七年先后29次赴西藏、四川、青海、新疆、吉林、甘肃等偏远地区精准帮扶,为多地区培养了当地首位白内障手术医生。中心持之以恒地输入技术,使之不断发展壮大,其中帮扶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从一个专科发展成为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让广大藏族同胞能就地享有同质化的高水平眼科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强基层、固根本、促提升,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作为国家援外医疗队队长带队赴巴基斯坦的吉尔吉特地区以及非洲的布隆迪执行援外医疗"光明行"任务,出色地完成手术任务及培训工作,让光明之花开遍祖国边疆及友邦。张铭志教授成为第一位在巴基斯坦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中国医生,同时也是第一位在布隆迪总统府举行眼健康讲座的中国眼科医生。
六、线上线下并行医联体,打破"空间限制"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以技术输出为主要抓手,借助自身技术优势,社会资本资源配置能力与优质资源的有效组合,成功建立"输血造血、持续发展、可复制"的"关心是潮流"模式,推动多样化多层次的医联体体系建设。
因地制宜、按需定制松散型、紧密型、托管型、合作型等不同模式,共建立专科联盟81家、远程专科联盟2家、专科医联体8家、托管"院中院"1家、远程医联体5家,探索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共建互联网医院,开展线上咨询、远程会诊、AI影像分析、双向转诊、同质化教育培训、大数据健康管理等运行模式。
七、全民健康管理,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下沉基层
2007年,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率先在潮汕地区对儿童青少年近视进行原生态自然环境下的系列研究,并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方面取得突破。2016年以来先后与汕头市澄海区、濠江区签署"全民亮眼行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联盟行动"框架协议,并获省卫健委批准成立省级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科普志愿服务队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分队,为113所学校共4.1万名儿童青少年建立了眼健康档案,为进一步的近视防控及干预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
中心始终关注全民眼健康,自2011年起先后在汕头市1453个社区为11.3万居民开展眼健康建档,举行3000余场眼健康科普讲座及一对一宣教,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4000多例,中心共捐济困帮扶款2270万元,用实际行动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该项目荣获2017年度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
八、打造省域副中心眼科医疗高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健康是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为推进精准扶贫、健康扶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为更好地满足眼科中心的发展需求,2015年汕头市政府划拨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新津片区20亩地作为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易地扩建项目用地,项目纳入汕头市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及2018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为57249.63平方米,规划床位300张,总投资3.85亿元。扩建后的眼科中心在规模与服务上将与国际先进的眼科医院齐头并进,为社会提供国际一流水平的眼科医疗服务。
未来,一座诊断技术智能化 、医疗手段先进化、科研合作产业化 、医院管理自动化、医疗空间艺术化、医护培训体系化、公益救助闭环化的高水平现代医院将屹立在美丽的南海之滨,迎接新的发展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