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
甘肃嘉峪关医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医院有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兰州市第五医院、 兰州大学附属天浩医院、 平凉地区人民医院、 兰州大学口腔医院、
【展开】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位于市区黄河北岸北滨河路,绿树环绕、清幽雅静,建筑风格独特,原名叫“博德恩”医院,1904年由美国实业家博德恩捐款,苏格兰人金品三创建。1951年由兰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命名为“兰州市人民医院”。文革期间医院撤销,1970年在原址上成立了兰州市传染病医院,1978年更名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已发展成为融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总占地面积40395平方米,建筑面积62672平方米。医院资产总额2.63亿元,固定资产1.67亿元。
现有编制680人。工作人员1048人,其中:在编职工601人,聘用职工447人。专业技术人员798人,其中高级职称103人,中级职称220人。床位编制610张,内设机构66个,下设职能机构26个,临床科室33个,医技科室9个。有1个研究所。目前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门诊部设有26个诊室。年收治病人近2万人,年门诊人次10万余,手术5千余例。
医院目前主要大型设备有: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机、东芝多层亚秒4排螺旋CT、数字800MA胃肠机、东芝8000D数字血管造影机(DSA)、数字(DR、CR)影像系统、高端大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腹腔镜、电子胃镜、超声内镜、血液透析机、血液过滤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人工肝支持系统、高压氧仓及ICU病房配套设施等一大批高精尖的医疗设备。
医院重点学科突出,其中肝病专业、中西医结合肾内科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学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骨科、 传染病科、影像科等专业被列为兰州市重点学科;肝病实验室被列为兰州市重点实验室。医院下属的肝病研究所,独立研制了“复方虫草珍珠胶囊” 、“珠子肝泰胶囊” 、“金茵利胆灵”等系列治疗肝胆疾病的药物。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爱婴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甘肃省十佳医院”、“甘肃省医院管理先进集体”、“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兰州市“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示范单位”、“兰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职业病防治、健康体检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本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唯一一所市属综合性公立医院。占地面积28179.9平方米,建筑面积95412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拥有双源CT、核磁、3.0T核磁、ECT、大型血管造影机等万元以上设备600余台/件,原值超过2亿元。
现有职能管理科室17个、临床科室41个、医技科室15个、1个门诊部、1所分院、1个医养院及辖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在岗员工1105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总人数的89%。其中,正高级28人,副高级118人,中级290人,硕士研究生25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1人,白银市首席专家9人,白银市科技创新人才4人,甘肃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人,甘肃省医师奖获得者2人。医院主持召开中日、中德和全国、省级学术会议百余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市级科研成果奖60余项,每年开展数十项新业务新技术,多项业务技术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填补了本市多项医疗技术空白。
内分泌科和职业病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消化内科、手术室等24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心血管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骨科、药剂科是白银市重点学科,内分泌实验室、骨科实验室为白银市级实验室,血液肿瘤科、眼科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优秀爱婴医院”,被国家脑防委评为“高级卒中中心”,全国首批、甘肃省首家通过国家PCCM科规范化建设认证,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授予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心”,是全国“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和“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同馨医养院被省卫生计生委及省民政厅授予“全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称号。先后荣获“甘肃省文明医院”,全省卫生支农“先进单位”、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优秀单位”、白银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是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先进示范点。
2019年4月30日正式成为白银市人民政府--甘肃中医药大学共建共管的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是医院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医院将秉承“厚德、敬业、创新、图强”的院训精神,为打造成医疗水平一流、教学体系完备、科研能力雄厚的医教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国内知名大学附属医院而不懈奋斗!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原为兰州铁路局中心医院, 2004年由兰州铁路局移交甘肃省政府管理。2005年原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职工医院划归医院。2006年更名为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简称“省二院”)。2009年,甘肃省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在医院成立。
省二院现为省卫生厅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政府举办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 是西北民族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是甘肃省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培训中心,是省级紧急医疗救援分中心,是全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定点医院。
省二院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医疗用房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10张,现有职工10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03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领军人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副高以上人员150人,有中级职称人员270人。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省二院按照“做精做强西医优势学科,发展壮大中医药特色,建设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中心,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之路”,狠抓质量管理,外树良好形象,医疗技术迅猛发展,服务总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医院以中西医结合,心理康复参与为主和以药膳食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段,方法独特,疗效明显,深受社会和病员的好评。
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省二院秉承“厚德、精业、求实、创新”的精神,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以病人为中心,以“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契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和文化建设,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党建工作品牌特色奖、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省创先争优示范观摩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范试点单位。
在特色科室建设方面,省二院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技科室设备先进,检查结果准确可靠。医院共有46个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有4个临床教研室。省精神卫生临床中心成为省级12个中心之一,急诊创伤外科(骨科)中心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医科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药剂科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介入与肿瘤科、心内科、消化科、神经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感染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血液科、风湿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儿科和腔镜中心、影像中心、功能科、检验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科室技术力量和服务水平在具有明显优势。主要设备有螺旋CT、核磁共振、数字胃肠机、血液透析机、高端四维彩超、电子内窥镜、超声内镜、电子胸腔镜、可弯曲胸腔镜、全自动生化仪、大型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机等医疗设备。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人才。医院与美国阿拉巴马州州立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台湾八里疗养院缔结友好医院。每年选派中青年业务骨干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交流学习。先后录用博士、硕士研究生114余人,引进高技术人才16名。加大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了“133”人才队伍库。
在卫生科研教学方面,近3年共获省、市厅级科研立项40余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医院除承担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和实习任务外,还承担着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省卫生学校、兰州市卫生学校、平凉医专、张掖医专、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国防教育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实习任务。
回眸昨日,省二院历经五十载,曾经铸就辉煌。品味今朝,医院奋进的旋律依然铿锵。憧憬未来,院领导班子志存高远,美好蓝图业已绘就。坚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在省卫生厅的正确领导下,省二院全体人员将团结一心,奋发有为,为建设政府满意、百姓放心、职工幸福的医院而努力奋斗,省二院也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新腾飞。
兰州市第五医院(原窑街煤电集团公司总医院)始建于1958年9月,位于兰州市红古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紧急医疗救援和职业病防治于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为国家级爱婴医院。是甘肃省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医学院、河西学院和甘肃省卫生职业学院临床教学医院、临床实习基地,甘肃省针刀医学窑街临床示范基地、甘肃省埋线治疗基地。医院附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窑街分中心(省级分中心)、甘肃省司法厅窑街煤电集团总院司法医学鉴定所。除三级综合医院执业资质外医院还具有职业技术服务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两项专科资质。现为甘肃省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医院编制床位510张,实际开放641张,开设临床学科27个,医技科室及各种检查室10个,专科中心4个,职能管理部室7个,下设2个分院、1个门诊部。年门诊量10万人次。实际现有职工539人,其中,高级职称68人,中级职称183人。甘肃省(卫生系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
主要医疗设备有西门子核磁共振仪、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飞利普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C型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000mA X光机、CR、东芝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发光免疫检测系统、PCR基因扩增仪、微量蛋白检测仪、高压氧仓、美国史赛克关节镜、奥林巴斯腹腔镜(胸腔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中央监护系统、心脏工作站、TCD、电测听仪、肺功能仪、呼吸机、电子胃镜、结肠镜、胆道镜、阴道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医院同时拥有200多台计算机终端的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历年核心医学期刊数据的电子医学期刊查询系统(室)、计算机远程网络教学系统和数字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管理平台。
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筹建于1984年,1985年正式成立了口腔医学系,同年开始招收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生,1988年投资扩建了原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成立了兰州医学院口腔门诊部,作为口腔临床医学生主要的临床教学基地。1989年开始招收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1995年独立选址建立了新的口腔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兰州医学院口腔门诊部,2000年通过教育贷款进行了改造扩建,提升了门诊部的临床教学职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同年,口腔专业挂靠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生理学硕士生培养点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2002年通过甘肃省卫生厅审批在原门诊部基础上筹建口腔医院。2003年,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点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通过。2004年,随着原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在原兰州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和口腔门诊部的基础上,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联合兰州大学第一、二院口腔学科的资源及力量,正式成立了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及口腔医学研究所。2009年获得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10年获得口腔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0年口腔修复学获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2011年成为国家级口腔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2012年口腔医学一级学科成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培育),2013年经甘肃省保健委员会批准为甘肃省干部口腔保健基地医院,2014年口腔医院取得独立法人资格,2017年晋升为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与口腔医学院实行“院院合一”的管理体制。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171人,医疗技术人员145人,其中教授10人、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14人,副主任医师2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学术型导师19人,专业型导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4人,硕士学位者10人;7名教师分别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芬兰等国家留学归来。有20人次分别担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医药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担任甘肃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2人,其中1人为候任会长。担任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的编委、副主编8人。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3人,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5人。国内著名口腔医学专家邱蔚六院士为该院的名誉院长,张志愿院士为名誉教授,周学东教授为讲席教授,另有12人国内知名专家为委员兼职教授、5人为硕士生导师。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下设口腔内科学系、口腔颌面外科学系、口腔修复学系、口腔正畸学系、口腔生物医学工程系;口腔慢性疾病防治研究所、口腔民族医药研究所、口腔功能重建研究所、3D生物打印与组织重建研究所、口腔交叉学科研究所。先后承担完成62项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中国牙防基金1项,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项目39项,厅局级项目15项。在SCI期刊发表论文75篇,先后获得过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科级进步一等奖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国内专业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21篇,EI 19篇;参编专著4部。先后获得过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市科级进步一等奖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口腔修复学为甘肃省卫计委重点学科,口腔医学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培育)。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实验中心下设7个综合性实验室,3个科研创新实验室,实验用房总面积近3000m2,生均实验面积约4.8m2,共有仪器设备1000余台(件),价值约2500万元;目前年均承担400余名的本科生和140余名研究生实验教学;同时还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临床性实验和毕业论文基础实验等,现为甘肃省口腔医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三年制口腔临床医学大专毕业生380名,三年制口腔技工工艺大专毕业生123名,五年制口腔临床医学本科学生830余人,三年制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330余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成长为各级口腔医疗单位的骨干力量,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创新能力强、后经足而深受各大口腔医学院、医院及用人单位的青睐。
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是甘肃省首家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口腔类别)、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基地、甘肃省干部口腔保健基地医院。医院由院本部、一门诊、二门诊、一病区、二病区组成。设有牙体牙髓科、预防口腔科、牙周科、儿童口腔科、口腔粘膜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口腔急诊科等18个口腔临床医技科室。综合牙科治疗椅114台,病床50张。已开展龋病及非龋性疾病治疗,牙周病、粘膜病的系统治疗、儿童口腔疾病治疗、心电监护拔牙和微创拔牙,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肿瘤、涎腺、颞颌关节、先天畸形等致病的系统治疗,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等复杂义齿修复、牙颌面畸形综合矫治技术、老年口腔疾病的综合治疗及口腔颌面部的整形美容、人工种植牙等技术,均处于国内先进、甘肃省领先水平。医院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为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提供口腔疾病预防保健和诊疗服务。每年接诊患者5万余人次,组织开展各种口腔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为幼儿园学生免费涂氟、小学生免费窝沟封闭等义诊活动。参加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精准帮扶平凉市崆峒区峡门乡白家山村,为村民开展口腔健康知识宣讲和口腔义诊,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2015年、2016年在复旦大学组织的最具影响力医院排名中,兰州大学口腔医院连续两年获得西北地区口腔专科医院排名第三,甘肃排名第一。
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邀请美国、德国、芬兰、挪威、巴塞罗那、台湾、香港等知名专家来院交流讲学,选派人员参加全国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近200人次,选派20多名临床专业老师外出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举办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50余人次,举办口腔医学专题学术报告会或讲座100多场次。先后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签署了合作帮扶协议,与西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西安交通大学医疗联盟”首批副理事单位、“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步伐,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积极弘扬兰大精神,强化开放意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狠抓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特别是甘肃省口腔医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擅长: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及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学家,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医学博士、教授、博
擅长:危重病的救治。
从事儿内、急救专业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危重症及疑难杂症抢救治疗经验。特别擅长各种休克、中毒、抽搐等
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眼底疾病及小儿弱视诊治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具有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疑难眼病的能力,尤其擅长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难治
擅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对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泪道疾病及眼外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晶,女,1962年12月生,汉族,陕西人。198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965年毕业于新疆医学院临床医疗学,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曾获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全国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国营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着百年的深厚底蕴。医院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