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状
无特异性,主要为腹胀、腹部包块及下腹痛。
二、诊断
以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
1、WHO(1999)基本诊断标准为:
①肿瘤细胞核异常及有丝分裂象介于该类型明显良性与肯定恶性之间。
②缺乏明显的间质浸润。
③有不典型复层上皮细胞团脱离原来的部位。
2、病理改变组织学诊断
主要病理类型为浆液性和黏液性。子宫内膜样、透明细胞等分类非常少见。
(1)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①上皮细胞复层和(或)呈出芽状簇集。
②细胞异型性。
③核分裂。
④无间质浸润。
(2)黏液性交界性肿瘤
有上皮增生,无间质浸润。并具有以下三项中的两项:
①有丝分裂象或细胞不典型。
②细胞不超过4层。
③绒毛样腺状增生。
绒毛样腺状增生分类:
A.内膜型:乳头含有丰富的间质并有细胞出芽,可能种植于腹膜及转移至淋巴结,腹膜播散为散布的结节,其组成为黏液腺和纤维间质。
B.肠型:
黏液上皮呈复层及簇状,但无间质浸润。伴微浸润者常表现为腺体拥挤,呈融合性生长或背靠背,缺乏纤维间质,或呈筛状结构,可伴坏死,核分裂象<5/10HPF,浸润范围<5mm。膜播散多为弥漫分布的黏液池,内中漂浮黏液上皮。
(3)腹膜种植
A.非浸润性种植:上皮成分稀少,被四周反应性纤维细胞围绕,使上皮与间质细胞常常融合,难以查见。
B.浸润性种植:
上皮成分较多,显示高度复杂增生或微乳头结构及小细胞巢无规律地分布于间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