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 )

别名:
肾病变综合征,肾综,肾水,肾病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血浆胆固醇水平高 高血脂性血管损害 全身持续性水肿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一)感染 肾病综合征患者对感染抵抗力下降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

①尿中丢失大量IgG。

②B因子(补体的替代途径成分)的缺乏导致对细菌免疫调理作用缺陷;

③营养不良时,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减弱,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④转铁蛋白和锌大量从尿中丢失。转铁蛋白为维持正常淋巴细胞功能所必需,锌离子浓度与胸腺素合成有关。

⑤局部因素。胸腔积液、腹水、皮肤高度水肿引起的皮肤破裂和严重水肿使局部体液因子稀释、防御功能减弱,均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易感因素。在抗生素问世以前,细菌感染曾是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老人,成年人较少见。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原发性腹膜炎、蜂窝织炎、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一旦感染诊断成立,应立即予以治疗。

  (二)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栓形成 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主要是由于血中凝血因子的改变。

包括Ⅸ、Ⅺ因子下降,V、Ⅷ、X因子、纤维蛋白原、β-血栓球蛋白和血小板水平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凝集力增强。抗凝血酶Ⅲ和抗纤溶酶活力降低。因此,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的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的下降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的损害,是肾病综合征产生高凝状态原因。抗生素、激素和利尿剂的应用为静脉血栓形成的加重因素,激素经凝血蛋白发挥作用,而利尿剂则使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加。

  肾病综合征时,当血浆白蛋白小于2.0g/d1时,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多数认为血栓先在小静脉内形成,然后延伸,最终累及肾静脉。肾静脉血栓形成,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可高达50%,在其他病理类型中,其发生率为5%~16%。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型患者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腰痛、血尿、白细胞尿、尿蛋白增加和肾功能减退。慢性型患者则无任何症状,但血栓形成后的肾瘀血常使蛋白尿加重,或对治疗反应差。由于血栓脱落,肾外栓塞症状常见,可发生肺栓塞。也可伴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糖尿、氨基酸尿和肾小管性酸中毒。明确诊断需做肾静脉造影。Doppler超声、CT、IMR等无创伤性检查也有助于诊断。血浆β血栓蛋白增高提示潜在的血栓形成,血中α2-抗纤维蛋白溶酶增加也认为是肾静脉血栓形成的标志。外周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约为6%,常见于小腿深静脉,仅12%有临床症状,25%可由Doppler超声发现。肺栓塞的发生率为7%,仍有12%无临床症状。其他静脉累及罕见。动脉血栓形成更为少见,但在儿童中,尽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当低,但动脉与静脉累及一样常见。

  (三)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为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常需透析治疗。常见的病因有:

①血液动力学改变:肾病综合征常有低蛋白血症及血管病变,特别是老年患者多伴肾小动脉硬化,对血容量及血压下降非常敏感,故当急性失血、呕吐、腹泻所致体液丢失、外科损伤、腹水、大量利尿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后,都能使血压进一步下降,导致肾灌注骤然减少,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因急性缺血后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急性肾衰。

②肾间质水肿:低蛋白血症可引起周围组织水肿,同样也会导致肾间质水肿,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使近端小管包曼囊静水压增高,GFR下降。

③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

④双侧肾静脉血栓形成。

⑤血管收缩: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在低蛋白血症时见肾素浓度增高,肾素使肾小动脉收缩,GFR下降。此种情况在老年人存在血管病变者多见。

⑥浓缩的蛋白管型堵塞远端肾小管:可能参与肾病综合征急肾衰机制之一。

⑦肾病综合征时常伴有肾小球上皮足突广泛融合,裂隙孔消失,使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

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⑨尿路梗阻。

  (四)肾小管功能减退

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管功能减退,以儿童多见。其机制认为是肾小管对滤过蛋白的大量重吸收,使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常表现为糖尿、氨基酸尿、高磷酸盐尿、肾小管性失钾和高氯性酸中毒,凡出现多种肾小管功能缺陷者常提示预后不良。

  (五)骨和钙代谢异常

肾病综合征时血循环中的VitD结合蛋白(Mw65000)和VitD复合物从尿中丢失,使血中1,25(OH)2VitD3水平下降,致使肠道钙吸收不良和骨质对PTH耐受,因而肾病综合征常表现有低钙血症,有时发生骨质软化和甲旁亢所致的纤维囊性骨炎。在肾病综合征进展的肾衰所并发的骨营养不良,一般较非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更为严重。

  (六)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肾病综合征尿中丢失甲状腺结合蛋白(TBG)和皮质激素结合蛋白(CBG)。临床上甲状腺功能可正常,但血清TBG和T3常下降,游离T3和T4、TSH水平正常。由于血中CBG和17羟皮质醇都减低,游离和结合皮质醇比值可改变,组织对药理剂量的皮质醇反应也不同于正常。由于铜蓝蛋白(Mw151000)、转铁蛋白(Mw80000)和白蛋白从尿中丢失,肾病综合征常有血清铜、铁和锌浓度下降。锌缺乏可引起阳萎、味觉障碍、伤口难愈及细胞介导免疫受损等。持续转铁蛋白减少可引起临床上对铁剂治疗有抵抗性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此外,严重低蛋白血症可导致持续性的代谢性碱中毒,因血浆蛋白减少10g/L,则血浆重碳酸盐会相应减少3mmol/L。

相关推荐

肾病综合征相关医生

更多>

  • 钟秋生,主任中医师
    钟秋生 主任中医师
    未开通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风湿免疫、骨关节、皮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杨凌阁,主任医师
    杨凌阁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长沙市第四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肺系疾病、急慢性骨病、糖尿病、痛风性关节炎、急慢性肝病、肿瘤。各种结石病、老年性病变,积累了丰富经验。治疗外、妇科等疑难杂症有独道之处,对皮肤病的治疗亦有很深的造诣。

  • 罗水泉,主任医师
    罗水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长沙市第四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主治内科各种疾病,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 柳叶,主任医师
    柳叶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长沙市第四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疾病。

  • 颜芳,主任医师
    颜芳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广东省中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年,创建全国第一个中医经典病房,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及复杂疑难病,如不明原因发热、过敏性疾病、顽固性失眠、不孕不育、顽固性痛经、顽固性汗证、痛风、便秘等。

肾病综合征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