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进性肾小球...(小儿急进性肾小球...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5%-85%
多发人群:
儿童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恶心 蛋白尿 少尿 无尿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本病有多种病因。一般将有肾外表现者或明确原发病者称为继发性急进性肾炎,如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偶有继发于某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及膜性肾病患者。病因不明者则称为原发性急进性肾炎,这类疾病是此处描述的重点。原发性急进性肾炎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其中少数呈典型链球菌感染,其他一些病人呈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本病患者有柯萨奇病毒B5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但流感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血清滴度无明显上升,故本病与病毒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观察。此外,少数急进性肾炎患者有结核杆菌抗原致敏史(结核感染史),在应用利福平治疗过程中发生本病。个别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可伴随本病存在。其多种病因分类如下:

  1. 继发于某些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IgA肾病、膜增生肾炎(尤其是其Ⅰ、Ⅱ型)及膜性肾病等。

  2.继发于多系统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Goodpasture病、过敏性紫癜、坏死性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冷球蛋白血症)、肿瘤、复发性多软骨炎、贝切特病(Behcet dsease)、类风湿病等。

  3.继发于某些药物或毒物

别嘌醇、D-青霉胺、利福平、肼屈嗪等。

  4.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本病)

  (1)第Ⅰ型: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型(不伴肺出血)。

  (2)第Ⅱ型:

免疫复合物型。

  (3)第Ⅲ型:

微量免疫球蛋白沉积型(其中70%~80%为小血管炎肾炎或称ANCA阳性肾炎)。

  5.膜增殖性肾炎

  (1)膜性肾病。

  (2)IgA肾病。

  (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6.Goodpasture综合征(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7.感染后肾炎

  (1)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2)心内膜炎后肾炎。

  (3)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后肾炎。

  8.继发于其他系统疾病

  (1)紫癜性肾炎。

  (2)狼疮性肾炎。

  (3)多发性大动脉炎。

  (4)Wegener肉芽肿。

  (5)硬皮病。

  (6)冷球蛋白血症。

  (7)其他:某些化学毒物亦可能是急进性肾炎(抗基底膜抗体型)的病因,可能与多克隆B细胞激活使自身抗体形成有关。降压药肼屈嗪诱发本病的病例亦有报告。免疫遗传易感性与本病可能有关,HLA-DR2见于85%以上Ⅰ型患者;而Ⅱ型DR2、MT3及BfF频率增高。

  二、发病机制

  急进性肾炎根据免疫病理可分为3型,其发病机制各不相同。

  (1)抗肾小球基底膜(GBM)型:

在免疫荧光检查时,可见沿GBM有线性沉积,主要为IgG,常同时伴C3沉积;血中可检出抗GBM抗体。本型为抗GBM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相应靶抗原结合,在该抗原的原位引起免疫病理损伤而发病。目前认为肾小球之靶抗原为GBM中Ⅳ型胶原非胶原区(NC-1)的α3(Ⅳ)胶原。至于机体产生抗GBM抗体则可能由于:

  ①原隐蔽的Ⅳ型胶原抗原,在某些损伤下暴露其抗原性,则机体产生自身抗体;

  ②与某些内源性非肾抗原的交叉免疫有关,已知肺泡基膜与GBM有交叉抗原性,当肺泡基膜损伤、暴露后,产生的抗体,可作用于GBM而引起肾小球病;

  ③某些微生物(如链球菌)或其代谢产物与GBM有交叉抗原性;

  ④某些因素使正常GBM发生改变,产生抗原性。临床上此型可分为伴肺出血的抗 GBM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和不伴肺出血的抗GBM肾炎两大类。

  (2)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沿肾小球基底膜及系膜区有颗粒状免疫沉积,主要为IgG,常伴C3,有时见IgM、IgA,血中可检到免疫复合物。

  (3)寡免疫沉积(pauci immune)型

  免疫荧光不能检到肾小球内有免疫沉积。血中常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上述诸多因素中,在小儿时期最多见者为继发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者,但各家报道在RPGN中所占比率并不一致,Walters等报道为10%,而Cunningham等报道占55%。其次为膜增生肾炎(MPGN)、过敏性紫癜肾炎、IgA肾病、分流肾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的继发者。此外抗肾小球基底膜(GBM)肾炎、ANCA相关性寡免疫沉积引起者也有报道。

  上述免疫病理及病因损伤肾小球基膜后,基底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如断裂、穿孔),血浆成分及血中单核巨噬细胞逸入肾小囊,并于该处释出大量多肽性细胞生长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肾小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分化,形成细胞新月体。新月体细胞迅速(常于1~2d内)即有胶原基因的表达;与此同时肾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通过断裂的肾小囊壁而进入、分泌胶原,此时细胞新月体乃转变为细胞-纤维新月体;最终新月体完全纤维化。在上述新月体发生、发展过程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受压,肾功能相应恶化。随着病之进展而出现显著的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而呈终末期肾改变。

相关推荐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彭玉,主任医师
    彭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王珩,主任医师
    王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昆明市延安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对小儿佝偻病心肌炎、肺炎、贫血、腹泻、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诊治

  • 苏诒英,主任医师
    苏诒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营养等

  • 田青,主任医师
    田青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的救治和随访。

小儿急进性肾小球...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