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10%
多发人群:
好发于凝血功能障碍者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皮肤出血点 出血倾向 耳壳的干性坏死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检查

  (1)反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消耗的试验

①血小板计数:本病中由于血小板大量消耗形成微血栓,故血小板计数减少。②凝血时间: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凝血时间常缩短在5min以内,甚至采血时即在针管内凝固,这种现象对早期诊断本病有很大帮助。晚期以继发性纤溶为主,血液呈低凝状态,故凝血时间大多延长。③凝血酶原时间(PT):大部分病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部分病人早期正常,随病情的发展而延长。④凝血酶时间(TY):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延长,个别患者也可能正常或缩短。⑤纤维蛋白原(Fg)则定量测定:大部分病人低于150mg/dL,也有部分病人早期正常或缩短,而在病程中逐渐延长。⑥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延长提示参与生成凝血活酶的因子减少,但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人,KPTT可以是正常。

  (2)反映纤维蛋白溶解活力亢进方面的检查:

①FDP测定:副凝试验一3P试验:假阳性较多,但假阴性少;乙醇胶试验:纤维蛋白原体与FDP结合的可溶性复合物通乙醇时,可有胶状物形成,本试验有假阴性结果,但其特异性高,假阳性少。②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测定:此试验反映了纤溶酶的高低。正常>120min。本试验阳性率低,约为30%~50%。③纤溶酶原测定:正常血浆中含有丰富的纤溶酶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时前活化素被激活,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故纤溶酶原降低。以酪氨酸为底物测定其活力,正常值为7~l1U/Iml。

  (3)抗凝血酶Ⅲ的测定(AT—Ⅲ):

测定方法有凝血法、放射免疫法及发色底物测定法,后者敏感精确,采血量仅有几微升可为临床快速提供诊断。

  (4)血片:

外周血涂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有红细胞碎片、棘形、盔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红细胞也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5)纤维蛋白肽A(FPA)和肽B(FPB)测定:

凝血酶能将纤维蛋白原aA链和aB链切断,先后释放出FPA和FPB,故血浆FPA和FPB含量增高,反映凝血酶活性的增强,发病时,百分之百的患者FPA增高。

  (6)纤维蛋白肽Bβ

1-42和Bβ15-42测定:发病时,由于继必性的纤溶亢进,纤溶酶的血浆水平升高,水解纤维蛋白原Bβ链,释放出Bβ1-42;纤溶酶水解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释放出Bβ15-42,故血浆Bβ1-42和Bβ15-42水平升高,反映纤溶活力的增强。

  (7)D一二聚体测定:

纤溶酶活性增强水解经因子Ⅷ。交联的纤维蛋白,会产生D一二聚体,故测定D一二聚体血浆含量增高或呈阳性反应,表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纤维蛋白的降解,有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关推荐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医生

更多>

  • 热西提,主任医师
    热西提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内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罗永杰,主任医师
    罗永杰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从事脑血管病和癫痫方面的研究,擅长偏瘫、癫痫、脑炎、神经症、头面痛、帕金森病、肌病等的诊治。

  • 孙红斌,主任医师
    孙红斌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擅长癫痫、脑血管病、睡眠障碍、焦虑等病疾的诊断及治疗

  • 肖军,主任医师
    肖军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四川省人民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擅长神经心理学,特别在老年性痴呆、失语、记忆障碍等方面研究较深,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另外对头痛、眩晕、失眠、抑郁焦虑以及神经病疑难杂症有独特见解。

  • 黄克斌,主任医师
    黄克斌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内科

    擅长疾病:1.诊断各种原发、继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疾病,急慢性肾衰、尿毒症、泌尿系感染;2.各种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