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状肌症候群一般治疗
一、治疗
1.治疗原则 应选择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方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①消除致病因素:诸如长期坐位,腰骶部受寒、受潮,重手法推拿和臀部外伤等均应避免。
②防治组织粘连:用胎盘组织液2ml,1次/d,30次为一疗程,效果较好,且无副作用;α-糜蛋白酶作用较强,但有致出血倾向,使用时应注意,一般每次5mg,加等渗氯化钠注射液5ml,肌注,每隔4~5天1次。
③补充神经滋养剂:主要为维生素B1、B6、B12等。
④其他:如理疗、中草药外敷、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对急性发作者,除绝对卧床休息外,可口服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25mg,3次/d,3~5天)等利尿药物,以消除局部水肿。约半数以上病例可奏效。
(2)手术疗法:对上述疗法无效或症状较严重需早日施术者,可行梨状肌切断(除)术。
2.梨状肌切断(除)术
(1)病例选择:
①诊断明确、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者。
②不能除外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者亦可手术,并在术中加以确诊。
③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相似,应除外椎管内、盆腔及邻近组织的病变(包括肿瘤)。
(2)麻醉与体位:以硬膜外麻醉或蛛网下腔阻滞为宜,俯卧位,患侧垫高。
(3)术式:基本操作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类同,惟注意以下几点。
①切口: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基本相似,一般8~10cm即可。
②显露坐骨神经:如局部无粘连现象,则勿需将其松解、游离,以防引起误伤。
③探查梨状肌:正常状态的梨状肌外观呈鲜红色,肌纤维及其筋膜清晰可见,触之感弹力样柔软,针刺之,肌纤维收缩正常。如该肌出现病变,则以肌组织纤维化为多见,部分或大部梨状肌被瘢痕组织所取代,其表面失去光泽,呈苍白色挛缩状,并对其后方的坐骨神经构成压迫。触之,为弹力样硬或呈条索状,针刺之,其收缩力较差。可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粘连性病变。
④切断或切除病变的梨状肌:先用神经拉钩将坐骨神经牵开,将病变的梨状肌于瘢痕化处切除以消除对坐骨神经的嵌压,之后再将已纤维化的梨状肌逐段切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止血,切勿伤及其上、下方的臀上及臀下血管与神经,亦勿伤及坐骨神经及其滋养血管。对伴有出口狭窄及其他病变者,应按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方法处理。对梨状肌异常型者,则需视肌束与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两者的关系不同而剪断或切除相应的肌束。
⑤闭合切口:术毕,以冰盐水反复冲洗局部,而后依序缝合诸层。为减少局部粘连,坐骨神经周围切勿放置吸收性明胶海绵,臀大肌缝合亦勿过密,一般2~3针可。
(4)术后:术后次日可开始下肢活动及抬举训练,拆线后逐渐开始正常活动。为防止再粘连形成,可辅以药物疗法,并清除诱发因素。
二、预后
经治疗后,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