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食管息肉
-
食管息肉在食管良性肿瘤中居第2位,其发生率仅次于食管平滑肌瘤。由于食管息肉的瘤体由数量不等的纤维血管组织、脂肪组织以及来自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基质构成,表面覆盖有正常的食管黏膜,容易继发溃疡和出血,瘤体的纤维成分或为疏松纤维组织,或为致密胶原纤维组织,故又有称纤维血管瘤、纤维脂肪瘤、黏液纤维瘤、或有蒂脂肪瘤等名称。Bematz等认为将食管息肉命名为“纤维脂肪瘤”(fibrolipoma)较为合适
-
-
-
手足徐动症
-
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又称指划运动,或易变性痉挛(mobilespasm),特点为肢体远端游走性肌张力增高与减低动作,出现缓慢的如蚯蚓爬行的扭转样蠕动。与肌张力障碍类似,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是手指、足趾、舌或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缓慢的、无目的、连续不自主运动临床综合征。
-
-
-
十二指肠淤积症
-
十二指肠淤积症表现为十二指肠内容物经常性或间歇性的停滞,导致十二指肠扩张及其特殊的临床症状。
-
-
-
室间隔膜部瘤
-
室间隔膜部瘤有真性(先天性)和假性(后天性)两类。真性膜部瘤或称膜部膨出症,是心脏膜部间隔向右侧心腔囊袋状突起的—种先天性畸形。假性膜部瘤又称三尖瓣瘤、三尖瓣膨出症,是室间隔膜部缺损自然转归的一种现象。
-
-
-
食管腐蚀性灼伤
-
食管腐蚀性灼伤又称食管腐蚀伤,临床常见,是由于吞服腐蚀剂引起的食管损伤和炎症。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生,腐蚀剂一般为强酸或强碱,后者常是家庭清洁剂,如氢氧化钠、含氯漂白剂。吞服腐蚀剂的原因,在小儿多为误服,常在5岁以上,成人则多为企图自杀而吞服。吞下液体腐蚀剂后,很快通过食管,主要损伤常是食管下段及胃,而固体腐蚀型常导致口腔、咽部及食管上段烧伤。强酸与强碱等造成的食管损伤一般都很严重,可引起食管黏膜糜烂
-
-
-
鳃裂囊肿和瘘管
-
鳃裂囊肿和瘘管(branchial cyst and fistula),76%~90%是由第2鳃裂和咽囊胚胎性残存组织演变而成,较少由第1或第3~5鳃裂和咽囊演变而来。临床表现为下颌角至胸骨上窝之间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处有缓慢增大的、不能推动的肿物和(或)瘘孔,瘘孔有透明的黏液溢出。感染时局部皮肤红、肿、压痛,并产生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等。若第1鳃裂囊肿和瘘管并发听力障碍和肾功能异常时,则考虑为Bran
-
-
-
伤寒性心肌炎
-
重症伤寒可并发伤寒性心肌炎(typhoid myocarditis),系伤寒杆菌的内毒素对心肌损伤的结果,严格来讲应称为中毒性心肌炎。
-
-
-
食管瘢痕性狭窄
-
食管疤痕狭窄最常见的病因是吞服强碱或强酸引致食管化学性灼伤,愈合后疤痕组织收缩,食管腔狭窄。此外,胃食管返流性食管炎形成溃疡和疤痕收缩。以及食管创伤和手术后亦可产生疤痕狭窄。
-
-
-
十二指肠先天性缺...
-
十二指肠部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形成十二指肠部的闭锁或狭窄,发生率约为出生婴儿的1/7,000~10,000,多见于低出生体重儿,闭锁与狭窄的比例约为3∶2。在全部小肠闭锁中占37~49%。合并畸形的发生率较高。
-
-
-
伤口肉毒症
-
伤口肉毒症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经污染的伤口侵入机体引起的神经肌肉性中毒。临床以下行性的运动神经麻痹为主要特征:始为脑神经病变症状,继而向下发展,出现颈部、躯干、四肢等肌肉麻痹症状。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彻底清创伤口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发病后应用肉毒杆菌多价抗毒素,能降低肉毒梭菌症的病死率。
-
-
-
梭状芽胞杆菌伤口...
-
梭状芽胞杆菌伤口感染可表现为局灶性蜂窝织炎,局部或扩散性肌炎,或最为严重的进行性肌坏死(气性坏疽).感染可在受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后发生,常发生于严重挤压伤或穿透伤后组织坏死的肢体,特别是有闭塞性血管病的病人.梭状芽胞杆菌为一种抗生素相关伪膜性结肠炎的致病菌,近已证实为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
-
-
食管受压性吞咽困...
-
食管受压性吞咽困难(dysphagia cause by esophageal compression)是因主动脉弓衍化血管的异常而至食管、气管受压,临床出现以吞咽困难和(或)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ayford(1794)首先报道,描述了异位右锁骨下动脉压迫食管所发生的症状。Sauder(1947)则在主动脉血管环(环绕气管和食管)的分离上获及成功。
-
-
-
手术后膈疝
-
手术后膈疝(postoperative diaphragmatic hernia)是指途经膈肌的手术,因术中对其修补不严密或术后裂开,腹腔内脏器(胃肠)突入胸腔并发的内疝。多发生于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贲门失弛缓症、食管裂孔疝或膈疝手术后比较少见。
-
-
-
十二指肠旁疝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肠管和(或)肠襻被包绕在十二指肠旁的腹膜后隐窝内,称为十二指肠旁疝(paraduodenal hernias),亦称肠系膜疝(mesenteric herniacongenital hernia of mesocolon)、先天性结肠系膜疝(congenital hernia of mesocolon)和腹膜后疝(retroperitoneal hernia)。因由胚胎期中肠
-
-
-
食管异位组织
-
Bergmann(1958)等首次报告此类畸形,也称食管壁内实质性气管支气管剩体(Solid intramural tracheolbronchial rests in the esophagus)或叶芽瘤(choristomas)。食管与气管均由胚胎前肠发育而来,在胚胎第3周时二者为一共同管形器官,至第6周气管与食管分离过程中,食管壁内迷入气管软骨,食管壁内含有黏液腺体,多发生于食管下段。
-
-
-
输入袢综合征
-
输入袢综合征(Afferent Loop Syndrome)系指BillrothⅡ式胃切除术、结肠前吻合术后,因输入袢发生梗阻引起胆汁或胰液的淤滞。有急性、慢性梗阻两种类型,前者多为完全性梗阻,后者为可复性、部分梗阻。
-
-
-
食管蹼和食管环
-
食管蹼(oesophageal web)和食管环(esophageal ring)易与食管肌肉收缩和狭窄相混淆。严格讲,食管蹼是由食管腔内仅由黏膜和黏膜下层构成的薄(2~3mm)而脆的蹼状隔膜,可见于食管的任何部位。食管环常指由食管黏膜层和肌层所组成的一层厚而韧的狭窄环。两者X线表现难以区分,因此应依据症状、体征、X线征象、食管测压及内镜下活检等鉴别食管蹼和环。
-
-
-
食管肿瘤
-
食管的良性肿瘤较为少见,平滑肌瘤是最常见的良性食管肿瘤,可为多发性,但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大多数原发性食管恶性肿瘤是癌。最常见食管恶性肿瘤是鳞状上皮癌,其次是腺癌。其他的食管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和转移性癌。
-
-
-
食管异物
-
食管内异物(foreign body in oesophagus)是常见急症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老人居多,幼儿次之。因大块异物可暂时停留在咽下部或食管入口部位狭窄处,可堵塞气道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故必须及时处理。
-
-
-
食管乳头状瘤
-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EP)为良性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过去一直认为EP很罕见,往往是因为其他上消化道症状作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
-
-
食管血管瘤
-
食管血管瘤是发生于食管血管的良性肿瘤,是胃肠道血管瘤中发病率最低的一种肿瘤。食管血管瘤以食管上段最多,其次为食管下段和食管中段,肿瘤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几厘米,绝大多数表现为向腔内生长。临床多无症状,但尖锐异物可致出血。本病多见于40~7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
-
-
食管念珠菌感染
-
食管的真菌感染以念珠菌最常见,其中又以白色念珠菌感染最多见。其他少见的真菌感染有曲菌、组织胞质菌、隐球菌和芽生菌等。
-
-
-
升主动脉瘤
-
多数升主动脉动脉瘤是由于主动脉壁中层囊性变性所引致。患者多为青、中年,常伴有主动脉瓣窦和瓣环扩大。扩大程度严重者,主动脉瓣叶在心脏舒张时不能对拢闭合,呈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然而主动脉瓣瓣叶本身并无明显病变。一部分病人可呈现长头,上颚高拱,躯干、四肢、手指细长,关节过度伸展,鸡胸或漏斗胸畸形,先天性眼晶体脱位等Marfan综合征的体征。升主动脉动脉瘤的其它病因尚有动脉粥样硬化,梅毒性主动脉炎和胸部创
-
-
-
食管类癌
-
食管类癌(carcinoid of esophagus)起源于神经外胚层,主要发生于消化道,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87%,为阿普多(Apudoma产肽激素瘤)系肿瘤,又称嗜银细胞瘤或嗜铬细胞瘤。
-
-
-
食管其他恶性肿瘤
-
食管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即食管癌,约占全部的95%以上,其他恶性肿瘤不足5%,临床罕见的且种类繁多,一般包括上皮源性肿瘤、间质源性肿瘤、淋巴源性肿瘤和转移瘤等4类。
-
-
-
神经鞘源性肿瘤
-
神经源性肿瘤是成人和儿童最常见的纵隔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如神经鞘瘤、黑色素沉着施万瘤、颗粒细胞瘤及神经纤维瘤,其中恶性肿瘤有恶性施万细胞瘤和神经源性肉瘤。
-
-
-
三尖瓣畸形
-
三尖瓣畸形是很少见的畸形,很少孤立出现,多与其他畸形合并存在。三尖瓣畸形可分为以下几类:三尖瓣的瓣叶移位;三尖瓣发育异常;三尖瓣闭锁;三尖瓣骑跨;三尖瓣瓣裂;三尖瓣继发性畸形。
相关症状 -
-
-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
-
生长抑素瘤(Somatostatinoma)是来源于胰岛D细胞的肿瘤。由于肿瘤释放大量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引起脂肪痢、糖尿病、胃酸过少和胆石症等综合病症,又称为生长抑素瘤综合征。生长抑素是一种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最初于1968年首先从大鼠的下丘脑中被分离出来,并发现能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被命名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Somatotropin Release-Inhi
-
-
-
十二指肠类癌
-
类癌(carcinoid)是消化道低发性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十二指肠类癌起源于肠道的kultschitzsky细胞(肠嗜铬细胞),能产生多种胺类激素肽,属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肿瘤一般较小,单发或多发。随肿瘤增长可出现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的特征。而十二指肠类癌发病率更低,仅占全胃肠类癌的1.3%,占小肠类癌的5%。十二指肠第2段多见,第1段次之。
-
-
-
十二指肠腺癌
-
十二指肠腺癌(adenocarcinoma of duodenum)是指 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的腺癌。多为单发,可由腺瘤恶变而来。组织学上可见腺瘤-腺癌转化及腺癌中的残存腺瘤组织。
-
-
-
食管囊肿
-
食管囊肿是较少见的食管良性肿物,是胚胎期的残余组织。因其形态类似良性肿瘤,一般将其列入食管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食管平滑肌瘤居第2位,绝大多数位于食管壁内。可产生压迫周围脏器产生相应症状。早发现早手术是治疗的惟一方法。
-
-
-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benign tumor of duodenum)较恶性肿瘤少见,良、恶性比例为1∶2.6~1∶6.8。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本身虽属良性,但部分肿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有的本身就介于良、恶性之间,甚至在镜下均难于鉴别。尤其肿瘤生长的位置常与胆、胰引流系统有密切关系,位置固定,十二指肠的肠腔又相对较窄,因此常常引起各种症状,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由于十二指肠位置特殊,在这些肿瘤的
-
-
-
食管肉瘤
-
食管肉瘤(esophageal sarcoma)是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消化道肉瘤的8%,食管恶性肿瘤约0.5%左右。按组织学特点,食管肉瘤包括平滑肌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骨肉瘤和免疫缺陷病人的Kaposi肉瘤等。其中纤维肉瘤最多见,占食管肉瘤的半数,食管肉瘤大体分型有两种:息肉型和浸润型。息肉型临床多见,其瘤体积大,突向食管腔内,发展和转移较晚,切除率高。
-
-
-
十二指肠血管性压...
-
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综合征系指十二指肠第三部(即横段)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所致的肠腔梗阻,故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Wilke综合征及十二指肠淤滞症等。
-
-
-
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
门静脉高压除常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外,尚可引起十二指肠、膀胱、胆道等少见部位静脉曲张出血,其中十二指肠静脉曲张(duodenal varicosis)由于内镜比较容易发现,临床报道相对较其他多。
-
-
-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
-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是起源于十二指肠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或肠壁血管壁的肌层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分为平滑肌瘤(leiomyoma)、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和上皮样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肌瘤leiomyoblastoma),后者罕见。而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表现无明显差异,大体观难以区别其性质,故临床上常一并讨论。
-
-
-
十二指肠先天性狭...
-
十二指肠先天性狭窄(congenital stenosis of duodenum),与十二指肠闭锁相似,只是胚胎时期发育不正常的程度较轻,仅停留在狭窄阶段,故预后较好。发病率也较低。
-
-
-
十二指肠瘘
-
十二指肠瘘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引起一系列全身和局部病理生理紊乱,处理上十分棘手。至今病死率仍高达25%以上 。
相关症状 -
-
-
双胃
-
双胃(double stomach)又称为胃重复畸形,临床上极为少见,约占整个消化道畸形的9%。根据现有资料统计,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
-
-
十二指肠内瘘
-
十二指肠内瘘是指在十二指肠与腹腔内的其他空腔脏器之间形成的病理性通道,开口分别位于十二指肠及相应空腔脏器。十二指肠仅与单一脏器相沟通称“单纯性十二指肠内瘘”,与2个或以上的脏器相沟通则称为“复杂性十二指肠内瘘”。前者临床多见,后者较少发生。内瘘时,十二指肠及相应空腔脏器的内容物可通过该异常通道相互交通,由此引起感染、出血、体液丧失(腹泻、呕吐)、水电解质紊乱、器官功能受损以及营养不良等一系列改变。
-
-
-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
-
十二指肠重复畸形(duplication of the duodenum),亦称十二指肠内囊肿,为突出于肠壁外的球形囊腔。多数黏附于十二指肠后侧或内侧。是临床少内见的十二指肠先天性发育畸形。
-
-
-
食管重复畸形
-
食管重复畸形(esophageal duplication)是指附着于食管壁的一侧具有与消化道某一部分相同的组织形态,呈球形或管状的空腔结构。常被认为是前肠囊肿,约占婴儿纵隔内肿块的30%,通常位于右后纵隔内。部分病例有颈椎或胸椎的畸形,肿物有附着物与硬脊膜相连,称为脊索分裂综合征,此时重复畸形称为神经管原肠囊肿。由于患儿临床症状复杂,病情变化大,易延误诊治而造成不良后果。
-
-
-
神经内分泌肿瘤
-
神经内分泌肿瘤罕见,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比例不足1%,多发生于胃、肠、胰腺。在这类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类癌,其发生率大约为2.5/100000,占全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50%,根据起源的部位不同,可将类癌分为前肠(肺、支气管及直到空肠的上部胃肠道)、中肠(回肠和阑尾)和后肠(直肠和直肠)。此类肿瘤可发生于整个神经内分泌系统,但最常见的累及部位是胰腺。根据肿瘤分泌的物质是否引起典型的临床症状可以将神经
-
-
-
髓母细胞瘤
-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由Bailey与Cushing于1925年首先报道,是好发于儿童的颅内恶性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之一。有人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原始髓样上皮未继续分化的结果。这种起源于胚胎残余细胞的肿瘤可发生在脑组织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生长在第四脑室顶之上的小脑蚓部。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和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常有复视及多种脑神经障碍,小脑扁桃体疝时
-
-
-
室管膜肿瘤
-
室管膜细胞肿瘤是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由Virshow于1863年首先发现。按1993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新分类,室管膜细胞肿瘤分为室管膜瘤、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与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四类。室管膜瘤为低恶性,相当Kernohan的Ⅰ级与Ⅱ级,而间变性室管膜瘤相当于Kernohan Ⅲ级与Ⅳ级。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绝大多数
-
-
-
松果体细胞瘤
-
松果体细胞瘤是发生于松果体实质细胞的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组,但大多发生于25~35岁年龄段,儿童多为松果体母细胞瘤。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相等。
-
-
-
斯特奇-韦伯综合
-
本症又名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encephalotrigeminal angiomatosis),首先为Schiremer所描述,以后Sturge、Weber相继作了详细的报道,故名斯特奇-韦伯综合征即Sturge-Weber综合征。本征是惟一无遗传倾向的斑痣性错构瘤病(phacoma-toses),是一种头面部血管畸形的发育性疾病。特征是三叉神经分布的颜面区域有皮肤、黏膜毛细血管瘤,有时合并颅内血
-
-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
-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syndromes,PNS)是发生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在未出现肿瘤转移的情况下,即已产生影响远隔的自身器官,而引起功能障碍的疾病。影响的远隔自身器官如在神经系统,也称之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neurologic paraneoplastic syndrome)。它并不是由肿瘤直接侵犯该组织或器官而产生的一组症状,而是全身性癌肿的远隔效应(remot
-
-
-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
-
少枝胶质肿瘤为肿瘤细胞形态以少枝胶质细胞为主的浸润性胶质瘤。分为少枝胶质细胞瘤与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两类。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幕上,额叶最多见,其次为顶叶及颞叶,与星形细胞肿瘤相比,少枝胶质肿瘤患者的预后稍佳。
-
-
-
矢状窦旁脑膜瘤
-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在肿瘤与上矢状窦之间没有脑组织。其瘤体常突向一侧大脑半球,肿瘤以一侧多见,也可以向两侧发展。
-
-
-
肾癌
-
肾肿瘤(renal tumor)在泌尿系肿瘤中较常见,仅次于膀胱肿瘤。绝大多数原发性肾肿瘤为恶性,包括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瘤(Wilms瘤)及肾盂癌等。肾脏的良性肿瘤包括肾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以及肾球旁细胞瘤等。肾癌亦称肾细胞癌、肾腺癌、透明细胞癌、肾实质癌等。肾实质癌是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腺癌,85%为透明细胞癌,还有一部分为颗粒细胞癌及混合细胞癌。
-
-
-
输精管堵塞
-
双侧输精管道(从睾丸网到射精管),因任何原因造成的完全性堵塞均可引起无精子症。据统计,堵塞性无精子症约占无精子症病因的55%。
-
-
-
肾错构瘤
-
错构瘤亦名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良性肿瘤。过去认为少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很常见。可以是单独疾病,也可是结节性硬化的一种表现。国外报告大约50%诊断肾错构瘤病人有结节性硬化,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并有家族发病倾向,表现为大脑发育不良、癫痫、面颊部皮脂腺瘤。错构瘤也可发生在脑、眼、心、肺、骨,有时可误认为转移病灶。我国肾错构瘤病人合并结节性硬化者比较少见。
-
-
-
射精障碍
-
射精功能障碍(ejaculatory dysfunction)又称射精异常。正常射精包括精液的产生与精液的排出。射精功能障碍常见有早泄、不射精及逆行射精。
-
-
-
双阴茎
-
重复阴茎(diphallia)两个阴茎多是并列的,常并发其他畸形如膀胱外翻、尿道上裂、尿道下裂,可分为分支阴茎(部分重复阴茎)和真性双阴茎(完全性重复阴茎)两种类型。
-
-
-
输尿管肿瘤
-
输尿管肿瘤临床较为少见。1841年,法国病理学家Rayer首先描述输尿管肿瘤。1902年,Albarran报道第1例在术前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输尿管肿瘤。截至1976年,世界文献报道仅为2200例,而国内主要文献统计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至1996年8月共报道280余例。
-
-
-
输尿管炎
-
输尿管炎是单侧或双侧输尿管的炎症,是由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输尿管管壁的炎性病变。常继发于泌尿系其他部位的感染,内源性或外源性损伤。 肾脏或膀胱感染的扩散是其最常见的原因。另一原因是部分输尿管神经支配缺陷引起的尿流迟缓(尿流停顿)。潜在的肾脏或膀胱感染需进行治疗,神经支配缺陷的输尿管节段需行手术切除。
-
-
-
肾盂癌
-
肾盂癌系发生在肾盂或肾盏上皮的一种肿瘤,约占所有肾肿瘤的10%左右。间质性肾炎、长期使用止痛药、慢性炎症或结石刺激、接触致癌物质常常是肾盂肿瘤的诱因。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多于女,约3∶1,左右发病无明显差异,两侧同时发生者,约占2~4%。由于肾盂壁薄,周围有丰富的淋巴组织,肿瘤容易向腹主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的主要脏器是肺、肝及骨骼。
-
-
-
肾母细胞瘤
-
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是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小儿腹部肿瘤中占首位。肿瘤主要发生在生后最初5年内,特别多见于2~4岁。左右侧发病数相近,3~10%为双侧性,或同时或相继发生。男女性别几无差别,但多数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个别病例发生于成人。因从胚胎发生上由后肾发展而成,且肿瘤由极其类似肾母细胞的成份所组成。
-
-
-
输尿管结石
-
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多为单侧结石,多发生于中年,男性较女性为高,结石成因及成分与肾结石相似。结石常见于以下部位:①肾盂输尿管连接部;②输尿管跨越髂血管部位;③女性输尿管经过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男性输精管跨越输尿管处;④输尿管膀胱壁段包括膀胱开口处。主要的继发病变有尿路梗阻、感染和上皮损伤、癌变等,较大或表面粗糙的结石,易嵌顿于输尿管狭窄部位致严重梗阻,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双侧输尿管结石甚至
-
-
-
输精管缺如
-
输精管缺如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是阻塞性无精子症及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病因。该病早在18世纪中叶就已发现,但由于诊断手段的局限,直到20世纪前半叶,全世界仅报道25例。其后,随着男性不育诊治技术的提高,病例报道不断增加。从1985年至今,国内陆续报道病例及治疗研究已近170余例。尽管如此,该病的病因仍未阐明。近10余年来,随着对该病病因学探讨的逐渐深入,输精管缺如与囊性纤维化病(cysti
-
-
-
输尿管损伤
-
由于输尿管的管径小和其柔韧性,并受背部肌肉和腹膜后脂肪及骨性结构的良好保护,因此,输尿管损伤是泌尿生殖系最少见的损伤。在输尿管损伤中,绝大多数为医源性损伤,约占82%,其余为外源性损伤。在外源性损伤中穿透伤约占90%,钝性损伤约占10%。
-
-
-
肾盂肿瘤
-
肾盂肿瘤是由肾盂黏膜发生的上皮性肿瘤。发病年龄与肾癌相同,男性多于女性,两肾患病率相同,双肾发病者极为罕见。
-
-
-
肾上腺肿瘤
-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由于其位置与肾脏关系密切,故传统上属泌尿外科疾病。肾上腺肿瘤的分类可按其性质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按有无内分泌功能(如分泌某种激素引起高血压)分为非功能性肿瘤和功能性肿瘤;按发生部位分为皮质肿瘤、髓质肿瘤、间质瘤或转移瘤等。目前临床研究表明补硒对于肾上腺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关症状 -
-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起初,肾盂平滑肌逐渐增生,加强蠕动,试图通过远端的梗阻排出尿液;当不断增加的蠕动力量无法克服梗阻时,就会导致肾实质萎缩和肾功能受损。
-
-
-
肾周脓肿
-
肾周脓肿主要由肾内脓肿破入肾周而成。因此,致病菌与引起肾内脓肿的相同。约25%的病例,其脓肿可培养出多种致病菌。肾周筋膜通常将脓肿局限于肾周围,发病因素同肾内脓肿。
-
-
-
肾积脓
-
肾积脓(pyonephrosis)又名脓肾,是一种极为严重的肾化脓性感染,肾组织广泛性破坏,致使全肾形成一脓囊,功能丧失。
-
-
-
肾盂肿瘤和输尿管...
-
肾盂、输尿管肿瘤以移行细胞癌最为常见,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等与膀胱肿瘤相似。在我国肾盂移行细胞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国外报告。在肾肿瘤中肾盂癌一般占10%以下,而我国第三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统计占24%。尿路上皮器官发生肿瘤的机会不等,以膀胱肿瘤最为常见,其他器官较少。我国上尿路上皮肿瘤多于国外报道。尿路上皮器官肿瘤接触的致癌物质是相同的,尿路上皮肿瘤有多器官发病倾向,常是顺尿流方向发病,北
-
-
-
输尿管结核
-
输尿管结核是由于肾结核的结核菌下行至输尿管所引起的结核病变,首先侵犯输尿管黏膜,逐渐侵犯黏膜下层及肌层,并形成溃疡,溃疡基底部纤维化使输尿管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多见于输尿管膀胱连接部的膀胱壁段,其次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可呈节段性狭窄。
-
-
-
肾动脉血栓形成和...
-
肾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是指肾动脉主干或较大分支由于血管壁因素或血液因素导致肾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肾功能损害、一过性高血压、肾区疼痛及肾组织缺血性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尿常规改变、细胞酶学增高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
-
-
肾上腺髓质功能亢...
-
肾上腺髓质肿瘤--嗜铬细胞瘤是引起髓质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现在临床上已证实有髓质增生而引起髓质功能亢进的病例。嗜铬细胞瘤的病例早在1世纪前已有报道,但至1927年起才有临床手术摘除肿瘤的成功报道。1949年Holton及1950年Goldenberg等发现嗜铬细胞瘤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此才了解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发病机制。过去认为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病。近年来,由于诊断方法的不断改进,发现的
-
-
-
肾动静脉瘘
-
本病罕见,在肾动、静脉主干或主段间有许多交通支,像静脉曲张,动静脉瘘分两种,其一为先天性,其二为获得性。后者占不到25%的患者。这里主要讨论先天性动静脉瘘,获得性动静脉瘘可继发于外伤、动脉硬化、肿瘤及肾活体检查。
-
-
-
肾血管畸形与压迫
-
肾血管畸形与压迫是指双侧肾脏的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在起源数量、引流方向上存在异常或受周围组织脏器的压迫变形而导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损害。
-
-
-
输尿管脱垂
-
输尿管脱垂又称输尿管囊肿、输尿管膨出,指输尿管末端呈囊性向膀胱内膨出,膨出的外层为膀胱黏膜,中间为三角区浅肌层的薄层肌肉及胶原组织,内层为输尿管黏膜。输尿管囊肿可开口于膀胱内或异位开口于膀胱颈或更远端。
-
-
-
双重输尿管
-
重复肾及输尿管是指患侧肾脏是由两部分肾脏组织结合成一体,有一共同包膜,但肾盂输尿管及血管都各自分开的一种肾脏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为2%~3%,女性多见。
-
-
-
双侧肾缺如
-
双侧肾缺如首先由Wolfstrigel于1671年发现,Potter在1946年和1952年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做了全面的描述。许多研究者们对该综合征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试图用单一的病因学来解释,但始终未达到一致的认可。
-
-
-
肾异位血管及副血...
-
85%的肾具有一根肾动脉,根据血液供应的分布,肾实质分成5个节段:顶段、上段、中段、下段和后段。每一个节段由单一的发源于主肾动脉的血管供应。肾动脉主干最初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供应上、中、下段,后支供应后段。
-
-
-
输尿管瓣膜
-
先天性输尿管瓣膜症是指有一横行黏膜皱褶突出于输尿管腔内,大多位于膀胱输尿管交界处3cm之内,临床分为环状瓣膜(单一或多发环状瓣膜)、叶瓣状瓣膜(单一或多发叶瓣状瓣膜)及混合型瓣膜(环状瓣膜合并叶瓣状瓣膜)3种,引起近端输尿管扩张。
-
-
-
肾皮质髓质脓肿
-
尿路梗阻或膀胱输尿管返流等尿路畸形可引起肾皮质髓质脓肿。肾皮质脓肿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相反,肾皮质髓质脓肿则常由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属或变形杆菌属感染所致。
-
-
-
鼠标手
-
“鼠标手”通俗而狭义的讲就是“腕管综合症”,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以及进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主要会导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使用电脑,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
-
-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神经根型颈椎病亦较为多见,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预后大多较好。颈椎病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
-
-
锁骨骨折
-
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上肢外展跌倒或局部被暴力直接打击等外伤史,伤后肩部出现疼痛上肢不敢活动。X 线片可确诊,并显示骨折移位及粉碎情况。
-
-
-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
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又称吞咽困难型颈椎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正是因为其少见,因而易被误诊或漏诊。因此,应引起注意。颈椎病包括: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
-
-
手指屈肌腱鞘炎
-
腱鞘炎是指腱鞘因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性改变。腱鞘炎是骨科常见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特别是用手指反复做伸、屈、捏、握操作的人易患此病,一般女性多于男性。
-
-
-
手部神经损伤
-
手部神经支配来自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正中神经于肘窝部穿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行走在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于前臂近端发出分支至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穿过旋前圆肌时发出骨间前神经,与骨间前动脉伴行于指深屈肌和拇长屈肌之间,分支支配拇长屈肌腱和指深屈肌。腕上部于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行走,经腕管至手掌,在腕横韧带远侧缘从其桡侧发出返支,进入鱼际肌支配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
-
-
-
手部肌腱损伤
-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指神经伤或骨折等,也可有闭合性撕裂。由于手内肌仍完整,掌指关节屈曲不受影响。
-
-
-
嗜酸性筋膜炎
-
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是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硬化为特征的疾病,故有人主张采用“硬化性筋膜炎”一名。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
-
-
-
十字韧带损伤
-
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面;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内踝的外面,膝关节不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可防止胫骨向后移动。
-
-
-
上皮样肉瘤
-
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为缓慢生长的皮内或皮下结节,组织来源尚不明。几乎所有的损害均发生于四肢,一半以上发生于手或腕部。结节聚集中央处坏死而周围呈栅状排列。瘤细胞有两型均有不典型胞核,肿瘤主要发生于20~40岁的青年人,2/3发生于男性,四肢末端多见,文献报告一半发生于手部,最初的发现是皮下1cm左右直径的无痛结节,2~3个月后破溃,出现溃疡,渐向深部浸润,沿筋膜、肌腱
-
-
-
神经性关节病
-
Charcot于1868年首先描述神经性关节病故也称为charcot关节病,即夏科氏关节病。此类疾病为无痛觉所引起,又有无痛性关节病之称。是一种继发于神经感觉和神经营养障碍的破坏性关节疾病,常见于40~60岁,男∶女=3∶1。
-
-
-
手部伸肌腱损伤
-
手指的伸展系统是肌腱与筋膜、腱膜、韧带的综合体,其作用与结构比屈肌腱系统远为复杂,解剖上称指背腱膜(dorsal aponeurosis),又称伸腱装置(extensor apparatus)。只有熟悉它的解剖与了解每个结构的作用,才能在损伤时恰当地修复或重建其功能。
-
-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
-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滑膜的一种增生性病变,经常表现为局限的结节。肿块可能起源于关节滑膜、腱鞘、筋膜层或韧带组织。病变表现为无痛性软组织肿块,通常位于手指和足趾处。也可见于其他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及腱鞘。单关节发病是本病的一个规律,但也有罕见的多关节病变。
-
-
-
手部屈指肌腱损伤
-
手指的屈指肌腱在发挥手握持功能中起主要作用,它的解剖结构比较特殊,适应于它的生理功能,因而屈指肌腱的修复有其特殊性。屈指肌腱有深、浅两组,起于前臂,经过腕管、掌心、屈指腱鞘管而分别抵止于末节指骨基底及中节指骨近段嵴。整个肌腱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既营养肌腱,又便于肌腱在其中滑动,被称为腱围或腱周组织(Paratenon)。
-
-
-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
-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比较少见,有绒毛型和结节型两种。患者多青壮年男性。年龄多在20~40岁之间。本病好发于膝关节和踝关节,其次髋、跗间、腕、肘等关节,偶也见于滑囊和腱鞘。
-
-
-
髓内肿瘤
-
脊髓髓内肿瘤在脊髓肿瘤中并不少见,髓内肿瘤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髓内肿瘤;另一类为继发性髓内肿瘤。后者较少,常为颅内肿瘤向椎管内播散性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更少见有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等。原发于脊髓的胶质瘤向颅内播散者非常罕见。虽然脊髓和脑的细胞构成一样,但脊髓内的胶质瘤与脑的胶质瘤相比脊髓髓内的肿瘤要少得多。原发于脊髓髓内的肿瘤可生长在任何脊髓节段,
-
-
-
伸指肌腱损伤
-
手部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伤较多,常合并神经血管伤或骨关节损伤,也可发生闭合性撕裂伤。肌腱断裂后,相应的关节失去活动功能。如指浅屈肌腱断裂相应指近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指深屈肌腱断裂,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指深浅屈肌腱均断裂,则远近侧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由于手内肌仍完整,掌指关节屈曲不受影响。伸肌腱不同部位断裂,其相应关节不能伸展,并可出现畸形。
-
-
-
手掌深部间隙感染
-
手掌深部刺伤或由化脓性腱鞘炎蔓延引起掌深面两个相毗邻的潜在间隙的急性感染。
-
-
-
松弛性跖痛症
-
足底跖痛症是指前足底跖骨头或跖骨干疼痛,按其病因可分为松弛性跖痛症和压迫性跖痛症。
相关症状 -
-
-
枢椎齿状突骨折
-
枢椎齿状骨折并非少见,在成人颈椎骨折脱位中占10%~15%,不幸的是,仍不时有齿状突骨折在首次就诊时被漏诊的报道。任何外伤后出现颈部持续疼痛和僵硬,伴或不伴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应当给予反复的X线检查,包括CT检查,以免可能的齿状突骨折遗漏。
-
-
-
上颈椎不稳症
-
颈椎本身从出生后即包含着许多不稳定性因素,尤其是椎间关节的水平位、韧带的松弛及脊髓与椎管的比例等均构成其不稳定的解剖学基础。颈椎椎节不稳既是颈椎病病理生理改变中的一个过程,在持续时间过久时又可以是一个独立性疾患。上颈椎不稳症主要包括枕颈不稳及寰枢关节不稳两类,前者以外伤及枕颈部畸形为多见,病情亦较为严重。而后者除与颈部外伤相关外,在儿童则多发生于咽喉后壁处炎症之后,此乃由于寰枢关节局部韧带松弛之故
-
常见疾病
专家推荐
-
-
陈民钧
-
擅长: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方面的检验。
陈民钧,女,临床检验研究员,教授(已退休),1933年出生,长沙市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
-
-
-
朱珠 药师
-
擅长:1.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病多科团队门诊,侧重帕金森患者的用药评估与患者教育。2.常用吸入治疗装置的使用辅导。3.海外购药的识别与服用管理。。
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教授,执业药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
-
-
-
陆相云 主管护师
-
擅长:危重症及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咨询问题包括:尿路造口及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康复、压力性损伤(压疮)及失禁护理相关问题。。
主管护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一病房护士长,ICU专科护士和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亚洲男科协会护
-
-
-
茅枫 副主任医师
-
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简历:199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
-
推荐医院
-
-
北京协和医院
-
综合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
-
-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综合医院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市锦江万里桥头的华西坝,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医学城,她就是四川大学华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综合医院
一、历史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前身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953年10月,总后方勤务部卫生部决定将“中
-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综合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事业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中国人创建和
-